上李邕翻译(李白)
上李邕全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全文翻译: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上李邕字词句解释:
上:呈上。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假令:假使,即使。
簸却:激起。
沧溟:大海。恒:常常。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余:我。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上李邕全文拼音版注释:
dà péng yī rì tóng fēng qǐ , fú yáo zhí shàng jiǔ wàn lǐ 。
jiǎ lìng fēng xiē shí xià lái , yóu néng bǒ què cāng míng shuǐ 。
shì rén jiàn wǒ héng shū diào , wén yú dà yán jiē lěng xiào 。
xuān fù yóu néng wèi hòu shēng , zhàng fū wèi kě qīng nián shào 。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jié ào],显示出少年锐气。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
《汉江》这首诗,是诗人写他在一个暮春的傍晚行经汉江时的所见所感。“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写出春日洁静宁适的景象。其中的“溶溶漾漾”,是形容汉江江水在日光下流动,波光闪烁的美丽样子。在这
-
不甘后人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不甘后人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不甘后人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卫玠羊车,王恭鹤氅 出自唐代李瀚的《蒙求》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 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匡衡凿壁,孙敬闭户。 郅都苍鹰,宁成乳虎。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
-
行合趋同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行合趋同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行合趋同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赦恩为害赦恩为害 【原文】 赦过宥罪[1],自古不废,然行之太频[2],则惠奸长恶,引小人于大谴之域[3],其为害固不胜言矣。唐庄宗同光二年大赦,前云:“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4]者,咸赦除之。”
-
出自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雍和》 我将我享,尽明而诚。载芬黍稷,载涤牺牲。懿矣元良,万邦以贞。心乎爱敬,若睹容声。
-
桓公入蜀文言文注音版 桓huán公gōng入rù蜀shǔ 桓huán公gōng入rù蜀shǔ , 至zhì三sān峡xiá中zhōng , 部bù伍wǔ中zhōng有yǒu得de猿yuán子zi者zh
-
出自唐代唐求的《晓发》 旅馆候天曙,整车趋远程。几处晓钟断,半桥残月明。沙上鸟犹在,渡头人未行。去去古时道,马嘶三两声。
-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出自两汉东方朔的《七谏》 初放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伏念思过兮,无可
-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