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胤,字宣伯,辽东襄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仕郡上计掾,州辟部从事、治中,举孝廉,参镇北军事。迁乐平侯相,政尚清简。入为尚书郎,迁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铨综廉平。赐爵关中侯,出补安丰太守。文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百官惮之。伐蜀之役,为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后为河南尹,封广陆伯。
泰始初,拜尚书,进爵为侯。胤奏以为:"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内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或处三槐,兼听狱讼,稽疑之典,谋及卿士。陛下圣德钦明,垂心万机,猥发明诏,仪刑古式。自今以往,国有大政,可亲延群公,询纳谠言。其军国所疑,延诣省中,使侍中、尚书谘论所宜。若有疾病,不任觐会,临时遣侍臣讯访。"诏从之。迁吏部尚书仆射,寻转太子少傅。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胤屡自表让,忝傅储宫,不宜兼监司之官。武帝以二职并须忠贤,故每不许。
咸宁初,皇太子出居东宫,帝以司录事任峻重,而少傅有旦夕辅导之务,胤素羸,不宜久劳之,转拜侍中,加特进。俄迁尚书令,侍中、特进如故。胤虽历职内外,而家至贫俭,儿病无以市药。帝闻之,赐钱十万。其后帝以司徒旧丞相之职,诏以胤为司徒。在位五年,简亮持重,称为任职。以吴会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登进,乃上疏逊位。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诏敦谕,绝其章表。胤不得已,起视事。
太康三年,薨,诏遣御史持节监丧致祠,谥曰成。
(选自《晋书》,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言必有则 则:法度
B.州辟部从事、治中 辟:征召
C.恭恪直绳 绳:衡量
D.绝其章表 绝:拒绝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设木主以事之 寡人之民不加多
B.而知度沈邃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颓然若不足者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又以祖不知存亡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李胤廉洁公正、忠于朝廷的一组是
①国有大政,可亲延群公 ,询纳谠言
②又以祖不知存亡,设木主以事之
③武帝以二职并须忠贤,故每不许
④迁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铨综廉平
⑤迁吏部尚书仆射,寻转太子少傅
⑥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A.李胤的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他长大之后节食哀伤,为父亲守丧。
B.李胤为政崇尚清正不苛细,被皇上召入升迁吏部郎,在任选拔官吏廉洁公正。
C.李胤任御史中丞时,恪尽职守,秉公执法,百官都惧怕他。后来他被朝廷封为广陆伯。
D.李胤认为,皇上可在国家有大事时亲自召见诸位大臣,询问采纳正确的言论。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胤屡自表让,忝傅储宫,不宜兼监司之官。武帝以二职并须忠贤,故每不许。(5分)
(2)胤虽历职内外,而家至贫俭。儿病无以市药。帝闻之,赐钱十万。(5分)
参考答案:
9.c 绳,正直
10.B
11.c(2说的是李胤有孝心;3是间接表现;5.说的是李胤的官职的变化)
12.A(“为父亲守丧”错误,文中是“亦以丧礼自居”,并不是真正的守丧)
13
(1)李胤多次上表辞让,表示自己已经愧为当太子少傅,不适合再兼任监察官。武帝认为任此二职者都必须忠诚贤明,所以每次都不同意。
(2)李胤虽然当过朝内外官职,但家中却很贫穷俭朴,儿子有病没钱买药。武帝听说后,赏钱十万。
译文:
李胤字宣伯,是辽东襄平人。祖父李敏,汉时任河内太守,辞官回家乡,辽东太守公孙度想逼他当官,他乘扁舟漂流大海,不知去向。儿子李信找他多年,渡大海走塞外,始终未找到,想要服丧,又怀疑他还活着,于是心情如同服丧不思婚娶。后来因邻居故人与他父亲同岁的人死了,便也开始服丧了。与他同乡的燕国人徐邈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由,劝他娶妻。生下李胤后,就断绝与妻来往,好像在服丧一样,悲伤过度,几年后去世。李胤幼年丧父,母又改嫁,成年以后,节食悲伤,也说自己在服丧。又因祖父生死不明,就设木制牌位以供奉。因此以孝闻名。外表不加修饰,弱不经风,却知识渊博,宽宏大量,言而有信。
李胤初为郡国上计掾,州中征用为部从事、治中,举为孝廉,参与镇北军事。升任乐平侯相,为政崇尚清明简约。召入任尚书郎,改任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选拔官吏公正廉洁。赐爵关中侯,外任补为安丰太守。文帝用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改任御史中丞,秉公执法,百官都怕他。伐蜀时任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后来任河南尹,封为广陆伯。
泰始初年,任尚书,进爵为侯。李胤上奏认为: “古代三公坐而论道,在内参与六官之事,在外参预六军之教,处于三公之位,兼听断案,考核疑难典章,和大臣商量。陛下圣明,日理万机,多发诏令,遵循古法,虽唐、虞访求,周文严谨,也赶不上啊。从今以后,国家有大事,可亲自召见诸公,询问采纳正确之言。遇到疑难,可扩大到台省,让侍中、尚书各抒己见。如果有病没来,可临时派近臣垂问。”皇帝下诏同意。升任吏部尚书仆射,不久改任太子少傅。因高风亮节领司隶校尉。李胤多次表示自己愧当太子师傅,不适合兼任监察官。武帝认为任此二职者都必须忠诚贤明,所以每次都不同意。
咸宁初年,皇太子到东宫居住,武帝认为司隶校尉事务繁重,而少傅又要早晚辅导太子,李胤向来身体羸弱,不应长期劳累,改任侍中,加特进。不久改任尚书令,侍中、特进照旧。李胤虽然当过朝内外官职,但家中却很贫穷俭朴,儿子有病没钱买药。武帝听说后,赏钱十万。后来武帝认为以前丞相职位中有司徒一职,下韶以李胤为司徒。在任五年,清静持重,很称职。以吴会刚平定,大臣多有功劳,应当提拔为由,上疏请求辞官。武帝不听,派侍中宣旨,拒绝其上疏,厚诏敦促。李胤不得已,出来处理政事。
太康三年去世,武帝下诏派御史持节监丧致哀,谧号成。
-
上联:境由心造; 下联:事在人为。 上联:忧国忧民忧世界; 下联:友直友谅友多闻。 上联:学贵独得轻独享; 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 上联:境由心造; 下联:事在人为。 上联:登极峰做强者挥洒青春热血;
-
齐桓公好服紫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
-
出塞 年代:【唐】作者:【王昌龄】体裁:【乐府】类别:【边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
生查子·元夕 〔南宋〕朱淑真/注:此词也有人列为欧阳修作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词
-
李隆基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
-
摸鱼儿 【宋】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
语义说明:憾恨相知不早。 使用类别:用在「意气相投」的表述上。 相知恨晚造句:01他们虽然彼此爱慕,却相知恨晚,不能结为连理。 02这两位少年俊杰初次见面,便十分投契,大有相知恨晚的感慨。 03正因相
-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著雨。相对青无语。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
-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
-
患难见知交 原文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còu),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薗次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也。赵每目送之,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