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意思翻译、赏析
出自明代袁宏道的《感事》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参考赏析
简析
袁宏道进士及第后告假还乡,此诗即作于家居时。明代万历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感事》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首联以景起兴,湘山景色与江头独醉恰成对比,隐含着诗人为国家命运担忧的痛苦与无奈。中间两联直述时事而措辞委婉,在貌似客观的笔触下,深寓不满之情。尾联则将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黄昏秋风、乱草萧瑟的秋景,加上一双本无机心的白鸟避人远飞,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写照。
作者介绍
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出自唐代李世民的《赋得临池竹》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
-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
-
原文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注释1、除夜:除夕,即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有些版本作“除夜有怀”。2、迢(
-
赋得古原草送别①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②,一岁一枯荣③。 野火烧不尽④,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⑤,晴翠接荒城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⑦。 [作者简介]
-
眼儿媚(手写香台金字经) 中元夜有感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檠 "> 神中号作华光藏,佛会称为妙吉祥,正受天王
神中号作华光藏,佛会称为妙吉祥,正受天王 出自元代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第二本》 绛坛宝日丽璇霄淑景当空午篆高三殿尽如灵宝界诸天齐降紫宸朝第五折诏饯西行(虞世南上,云)物估人烟万里通,皇风清穆
-
刘祥道,字同寿,魏州观城人。父林甫,武德时为内史舍人,典机密,以才称。与萧瑀等撰定律令,著《律议》万余言。历中书、吏部二侍郎,赐爵乐平县男。唐沿隋制,十一月选集,至春停,日薄事丛,有
-
鸩蛇之争文言文注音版《 鸩zhèn蛇shé之zhī争zhēng 》 鸩zhèn与yǔ蛇shé相xiāng遇yù , 鸩zhèn前qián而ér啄zhuó之zhī . 蛇shé谓wèi曰yuē :“ 世
-
【诗句】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出处】唐·孟浩然《留别王维》。【意思翻译】只应该耐守寂寞,回家乡闭 门隐居吧。还(huán):回。掩:关。故 园:家乡。扉:门。【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避开喧嚣纷 争,退
-
赵普文言文导学案答案 《赵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准确地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叙事简洁的方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