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0:02:07阅读:363
【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出处】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意思翻译】十三岁有余的姑娘是那般娉婷袅娜,犹如早春二月含苞欲吐的豆蔻花。声色摇荡的扬州城,到处是佳丽粉黛,掀起竹帘,便可见美艳的女子总是不如她。 【全诗】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题解】 大和九年(835),杜牧由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升监察御史。这组诗便是作者离开扬州赴京上任前留赠扬州一位相好的歌妓之作。 【注释】 ①娉娉袅袅:形容女子姿态之美。豆蔻:多年生草木植物,形似芭蕉,夏日开花。这里喻歌妓。 ②春风二句:意为扬州尽管有许多美人,却没一个能比得上。 【全诗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是以花喻人。写少女的美丽,“娉娉袅袅”是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是指女子正值芳龄。此句中无人,无名,但却见一美丽少女。二句转而写花,是将花喻为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放渐散发,颜华稍淡。南方人多在二月采摘含苞待放的豆蔻,称“含胎花”,常用来喻处女。用“二月”初放的含胎花,喻一“十三余”之小歌女,形象贴切。花因时妙而艳,因 艳而应时妙,人也是如此,以花比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然而以花比人,虽都是美的东西,但终非同类,因此诗转而写以人比人。   唐代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况又是“春风”吹起之日,大都会更该富丽豪华,车水马龙,花枝招展,争奇斗妍……而且扬州又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刚可见高楼上的美女。南京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又有多少美女,但是“卷上珠帘”对这些美女看得真切,却“总不如”此少女,可见少女之美。    面对正值青春妙龄美貌绝伦的少女,诗人自然不忍分别。诗人正是以描写美女之美而引出自己别之无奈。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出自唐代韩愈的《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

  • 张旭《桃花溪》翻译赏析: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隐隐:忽隐忽现。 石矶:水边凸出的岩石。 ⑴桃花溪:水名,在湖

  •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全文: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讼庭垂桃李,宾馆罗轩盖。何意苍梧云

  • 战国策·赵魏攻华阳拼音版、注音版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战国策·赵魏攻华阳拼音版、注音版,欢迎阅读。战国策·赵魏攻华阳注音版《 赵zhào魏wèi攻gōng华huá阳yáng 》 赵zhào 、 魏wèi攻gōng华huá阳yáng ,

  • 《桂殿秋·思往事》赏析

      这首《桂殿秋》,五句,二韵,二十七个字,纯属短制。在如此短短的尺幅中,织进了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思,而且描画出意中人的眉眼。这大约就是该作赢彩的缘故。“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以轻灵的笔

  • “婉约派”词人反串豪放词,你习惯吗

    1、“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文言文《赤壁赋》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赤壁赋》译文及注释   《赤壁赋》是苏轼所写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赤壁赋》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  壬戌年

  • 尚节亭记文言文翻译

    尚节亭记文言文翻译   导语:尚节亭记是是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常见材料。下面小编将为大家整理分享关于这篇文言文的翻译以及阅读试题。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尚节亭记原

  • 文言文《将相和》片断赏析

    文言文《将相和》片断赏析   前不久,笔者听一位老师执教《将相和》(六年制第十册)中的渑池之会。这位老师抓住了学生爱分胜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问,并让学生围绕问题充分展开讨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