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上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_寇准古诗词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标签: 古诗三百首 写景 黄河 抒情《书河上亭壁》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书河上亭壁》注释
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河,黄河。
凭,靠。危,高。
萧萧,风声。
危槛:高高的栏杆。
《书河上亭壁》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书河上亭壁》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寇准三十七八岁时,前有小序,说在咸平元年(998年)镇河阳,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
-
成语发音: 「xié mén wāi dà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指不正当的门路、手段或不正经的事情。诗词迷网成语大全栏目提供成语邪门歪道的意思及拼音
-
出自唐代李适的《重阳日即事》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
虽然足得省悟,你可也回首认当初 出自元代贾仲明的《杂剧·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第一折(老旦扮王母引外扮铁拐李上)(王母诗云)阆苑仙家白锦袍,海中银阙宴蟠桃。三更月下鸾声远,万里风头鹤背高。子童乃九
-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
-
元-耶律楚材老母琴书老自娱,吾山侧近结蘧庐。鬓边尚结辟兵发,箧内犹存教子书。幼稚已能学土梗,老兄犹未忆鲈鱼。谁知万里思归梦,夜夜随风到故居。形式: 七言律诗押[鱼]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
-
出自唐代李馀的《句》 长安东门别,立马生白发。霁后轩盖繁,南山瑞烟发。尝忧车马繁,土薄闻水声。(并见张为《主客图》)
-
成语发音: 「cān xiá xī l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餐食日霞,吸饮沆瀣。指超尘脱俗的仙家生活。 成语出处: 明 单本《蕉帕记 幻形》:“翦雪
-
万里长征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万里长征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万里长征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姚系的《秋夕会友》 倦客易相失,欢游无良辰。忽然一夕间,稍慰阖家贫。白露下庭梧,孤琴始悲辛。回风入幽草,虫响满四邻。会遇更何时,持杯重殷勤。
-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作品《古柏行》。此诗采用比兴体,借赞久经风霜、挺立寒空的古柏,以称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诸葛亮。诗写古柏古老,借以兴起君臣际会,以老柏孤高,喻武侯忠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