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一马春风北首燕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安石古诗词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标签: 春天《春风》译文
在春风中一马北上前往燕地,却疑是置身在旧日山川。阳和气息浮动在树外的沧江水面,尘土飞扬原野尽头升腾起野火之烟。日色带来嫩黄刚上柳梢,春风催着新绿渐渐归田。回头却不见辛夷开花,才觉得看花是在去年。
《春风》注释
⑴北首燕:向着北方的燕地。语出自《汉书·韩信传》:“北首燕路。”首,向着。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古时为燕国所在地,当时为契丹占据。
⑵阳:阳气,指春天充满生命力的气息。沧:水呈青绿色。
⑶涨:升腾,升起。
⑷著:附着。
⑸稍:渐渐。
⑹“回头”二句:王安石的故乡江西临川多辛夷树,他在《乌塘》诗中曾有“辛夷如雪柘冈西”句,柘冈即在临川。作者作此诗的前一年即嘉祐四年(1059年)曾回临川,故云“看花是去年”。辛夷:香木名,一名木笔,开白花者名玉兰,又称望春、迎春。
《春风》鉴赏
“一马春风”之快,恍惚重归家山,可明明身在北首之燕地,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以往,画活了志趣心境,落入敌手的山川,春天正与国中无异,而以反侧方式说来,效果更强。
颔联写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阳“浮”与尘“涨”,正是南方人看北方景的不同之处,今日亦然,两字运用,贴切之至,自是临川炼字长处。
颈联是传诵名句:柳色嫩黄,写做阳光染就,田间新绿,幻成雨水催成;生动警奇,但却不无道理。以方块文字和音律,裁成一幅田园画图,清新明丽。
尾联故意纠正一个回家的错觉(作者家乡辛夷花多,而眼前还没有发出),同首联笔法,再次将心中的情绪,抒发得饶有新意。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含蓄地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恨之情。诗人乘着春风,跃马扬鞭踏上辽国的土地,却似乎感觉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土地的感觉。含蓄的语言,蕴藏着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
全诗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由衷的热爱。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立意新颖,对仗工稳,用字精确。构思新奇,感情深沉。
《春风》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冬,王安石卸江东提刑任,回京述职。不久,奉命送契丹使北归,五年(1060年)春到达河北一带。这首诗写于奉使契丹途中。
-
【诗句】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出处】唐·杜牧《旅宿》。【意思翻译】面对寒灯想起一桩桩往事,孤雁的哀鸣令人愁思难眠。【全诗】《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
-
成语发音: 「zhǎng tú bá shè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成语出处:
-
出自唐代耿湋的《陪宴湖州公堂》 谢公为楚郡,坐客是瑶林。文府重门奥,儒源积浪深。壶觞邀薄醉,笙磬发高音。末至才仍短,难随白雪吟。
-
作者: 边国恩朱红素 【作家简介】朴、世永(1902— ),朝鲜当代著名诗人,1902年出生于京畿道高阳郡的一个贫苦人家
-
41 云(yún)41 云(yún) 【寻根溯源】 云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源自黄帝时的夏官缙云氏,其后代以云为氏。二是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封于郧国(今湖北省安陆县,一说是湖北省郧县),春秋时为楚
-
七长八短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七长八短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七长八短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成语发音: 「huī gē fǎn r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成语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
-
周世钊(1897-1976),湖南宁乡人。1913年他与毛泽东同时考入湖南第四师范。次年,该校并入湖南第一师范,两人一直是同窗好友。1"> 草履初登南客船,铜瓶犹贮北山泉。
出自唐代周贺的《送僧》 草履初登南客船,铜瓶犹贮北山泉。衡阳旧寺秋归去,门锁寒潭几树蝉。
-
你深也紧避在房檐下,方信道色胆有天来大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楔子(冲末扮李府尹引从人上,诗云)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尽少年心。等闲分食天家禄,但得身安抵万金。老夫姓李,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