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王安石《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原文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37:34阅读:330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役未几而罢罢:完成

B.讽县人兴于学 讽:劝勉

C.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顾:只是

D.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 传:传播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

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

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

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4分)

(2)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4分)

9.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3分)D(传,作传)

7.(3分)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国家内部安定)

8.(1)(4分)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治”“能”“党”“帅”各1分)

(2)(4分)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穷,人们替他忧虑。(“公之遭诬”“以为”“退而贫”“为”各1分)

9.(4分)①以民为本(爱民如子);②刚正不阿;③重视教育;④富有谋略(有才干、有远见)。(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曾公名叫易占,字不疑,姓曾,建昌南丰人。曾公在端拱年间己丑年出生,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后来去世两年后下葬,他的坟墓安在南丰县的祖坟。生有儿子六人,曾晔、曾巩、曾牟、曾宰、曾布、曾肇,女儿九人。

开始时曾公凭借文章闻名,等到为官做事,又更加有名。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庄献太后采纳道士的建议修造乾明观,工匠数百人,建了几年也没有完成。曾公对道士说:“我替你建成它。”替他募捐了一大半的费用,工程不久就完成了。如皋这一年饥荒严重,曾公努力向州里请求救济,并且越过大海购买米粮,救活了几万人。第二年作物逐渐成熟,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唯独曾公不愿意执行,年末泰州各县百姓又有逃亡的,只有如皋百姓没有逃亡的。后来又修建孔子庙,劝勉县里百姓兴起学习风气。

后来被信州知州诬陷,仕途不顺,就自己辞官,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时议》十卷尤其在社会上盛传。《时议》这部书,借鉴往事,忧虑未来,不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困顿而放弃了为天下忧虑。“我的理念主张不能在政事上体现出来,就要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这些文章主张不能被当代人施行,就要把它们留传给后代。后代如果有践行我这些主张的,那么,我难道还是困顿的吗?”

宝元年间,李元昊反叛,契丹也派军队逼近边境,天子非常忧虑,下诏天下有能进言献策的都不要有所隐瞒。在这时候进言献策的人都一致用派军队应对来进言,唯独曾公认为“天下的安危只不过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安定罢了。如果我们内部安定,来自于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自己不稳定,忧患就在眼前,那些夷狄又哪里值得一提呢”?于是上书议论了几件事情,认为如果事情不这样,以后会怎样,不久,结果都跟他说的一样。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曾公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论述的都是天下的大事,古往今来存亡治乱的原因,至于(他)被冤屈并且陷入困窘,他却没有为自己写一个字。

进谏的人贵在说出别人难以言说的事情,作传的人却是有些内容不能写。读到那些简略的却能不丢失那些详细的,后世的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曾公侍奉亲老,心思细密,总能揣摩想象到父母的心意。好学从不懈怠,却不以闻名于世为目的。他遇见两位士大夫的丧事,将其中一人的灵柩迎接回来安葬,并且养育了那个人的遗孤;另外一个人,是宰相的舅舅,曾经做赞善大夫,死后三十年才发殡,墓葬损坏了,曾公替他修缮,又给宰相写信要求他把舅舅妥善安葬。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坝光枫叶别样红》焦朝发散文赏析

    中秋时节,虽然南方的阳光还滞留着些许炽烈,可那一缕缕凉爽的风带来了一阵阵清凉,给人心怡的畅快。天蓝得深邃,水清得透彻,自然清新的空气弥漫在山海之间。置身于色彩浓烈的图画之中,才察觉到那热烈而奔放的夏季

  • 蔷薇,芍药翻阶

    蔷薇,芍药翻阶 出自宋代王义山的《乐语》 ◎寿崇节致语隆兴府万年介寿,星辰拱文母之尊;四海蒙恩,雨露宠周臣之宴。颂声交作,协气横流。与天同心,为民立命。以圣子承承继继,九州番臣;奉太后怡怡愉愉,

  • 如今他与芈建共投郑国去了,更待干罢!你妒我为冤,我妒你为仇,今启过主公,差养由基领五千铁骑,赶上伍员,发箭射死了他,便是我平生愿足

    如今他与芈建共投郑国去了,更待干罢!你妒我为冤,我妒你为仇,今启过主公,差养由基领五千铁骑,赶上伍员,发箭射死了他,便是我平生愿足 出自元代李寿卿的《杂剧·说鱄诸伍员吹箫》 第一折(冲末扮费无忌

  • 菩萨蛮·高楼直挽银河住

    高楼直挽银河住,当时曾笑牵牛处。今夕渡河津,牵牛应笑人。桐梢垂露脚,梢上惊鸟掠。灯焰不成青,绿窗纱半明。

  • 《更渡一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更渡一遭①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②杀生之名,乃炽火③使釜水百沸,横筱④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⑤爬沙⑥,仅能一渡。主

  • 《狗日的粮食》——刘恒

    《狗日的粮食》——刘恒刘恒,本名刘冠军,北京人。现任《北京文学》主编,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驻会一级作家,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曾从事过工农兵三业。7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因发表风格独特的《

  •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意思翻译、赏析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出自唐代李世民的《咏雨》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

  • 周易全集《需第五》原文赏析与注解

    需第五 【题解】 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乾为天;上卦为坎,坎为云。天空浮云积聚,正是降雨在即之象。所以,卦名为需。这一卦的卦形,在“乾”的前方有“坎”。“坎”象征水,不易步

  • 韩愈《原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原道 韩愈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

  • 文言文阅读:《刘一儒传》

    文言文阅读:《刘一儒传》   诗 二 首  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唐·王 睿)  宁赴常流终不悔,做成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