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韩愈《原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2:52:22阅读:81
原道
韩愈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明:发扬光大
B.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          外:抛开
C. 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    举:举荐
D. 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长:流传
7. 下列句中加点“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 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C. 其亦庶乎其可也
D.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2)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3)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
9. 韩愈在结尾一段提出了推行儒道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 C (举:推崇)(3分)
7. A (A项“其”代词,其他三项的“其”是语气词,表示推测)(3分)
8. (1)既然这样那么,故人所谓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句意1分,“正心而诚意”1分,“将以有为”1分)
(2)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的,就把他们当做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视为华夏民族。(句意1分,“夷之”1分,“中国之”1分)
(3)因此,用先王之道来教育自己或者修养自身,就能顺利而吉祥。(句意1分,“以之为己”1分,“顺而祥”1分)
9. 堵塞佛教流传的渠道、用先王之道教导百姓。(一点2分,两点4分)

参考译文:
《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光大圣明的品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治好他的家庭;要整治好他的家庭,必须先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加强自我品德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这样,那么(可见)古人所谓端正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现在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这就是要灭绝人的本性中本来的东西,(这些和尚、道士)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父亲当作父亲,(他们也都是臣子)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君当作君,(他们都是民)可是他们不做百姓该做的事。孔子作《春秋》,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就把他们当作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而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当作华夏民族看待。《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诗经》说:“夷狄应当攻击,荆舒应当惩罚。”现在,却推崇夷礼之法,把野蛮人的道理加到中国先王的道理之上,这差不多(让中国人)都沦为野蛮人的地步了吧!
所谓先王之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爱即称之为仁,合乎仁的行为即称为义。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就是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的支持和帮助叫做德。教化人民的教材是《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体现仁义道德的法式(进行社会控制的工具)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社会阶层应该是士、农、工、商构成,社会关系伦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人民衣服是麻布丝绸,人民的居处是房屋,人民的食物是粮食、瓜果、蔬菜、鱼肉。它们作为理论是很容易明白的,它们作为教育是很容易推行的。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活着为人处事合乎情理,死了也顺应自然。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我说:这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刚才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继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扬雄,对儒家学说认识、选择的不精当,对儒家学说论述过于简略还欠详细。从周公以上,继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在具体事务中能够得到推行;从周公以下,继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
那么,现在怎么办才能使儒道获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须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民房。弘扬先王之儒道来教育人民,使鳏夫、寡妇、孤儿、老人、残废人、病人都能够生活,这样做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儒家自孔子创立以来,儒家的思想一直是人们学习的对象,儒家学派的宗旨对中国及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有着卓越的贡献。 一、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 《不食嗟来之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不食嗟(jiē)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

  •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刘克庄《清平乐》赏析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城厢人,生于宋朝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卒于公元1269年,享年83岁。是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诗词家,创作了大量悲壮激昂的爱国

  • 李白诗《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作品赏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

  • 梦到骑自行车回家意味着什么

    梦见骑自行车回家,得此梦,多有他人真心相伴,彼此间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事业顺利,多为吉兆,处事认真者,则财运更可有提升之际遇,乃是祥瑞之兆。如做此梦,乃是多被他人利用之征兆,求财者切莫有自作主张,则事

  •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赏析

    洛阳女儿行 作者:王维年代:唐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 孔子论孝:子女保全身体,是孝的内在要求

    孔子认为孝之以礼是对子女孝敬外在形制上的期待,作为子女的更需要注意保全自己健康的身体,这是孝内在本质的要求。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孟武伯问怎样做是孝,

  • 鞭辟入里造句九则

    一、 语义说明:研究学问要自我鞭策,深入精微之处。 使用类别:用在「推敲钻研」的表述上。 鞭辟入里造句: 01、为学要鞭辟入里,一味追求速成,必定华而不实。 02、正因为

  • 前功尽弃造句十则

    语义说明:指以前辛苦获得的成果,全部废弃。 使用类别:用在「枉费前功」的表述上。 前功尽弃造句:01这件事现在不能停,一停下来,就会前功尽弃。 02堆骨牌游戏,最怕在最后来个不小心,前功尽弃。 03事

  •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山亭柳·赠歌者》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