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诸葛亮论》原文及译文赏析
诸葛亮论 (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 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 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 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 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选自《苏轼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逞其奸 逞:实现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取信
C.曹、刘之不敌敌:实力相当
D.宜其屡战而屡却哉却:后退
5.B 信:通“伸”,伸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言战不若曹操之能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乃始治兵振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以绝曹氏之手足 作《师说》以贻之
6.D A。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动词,“及,比得上”;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后,表示状态 C.副词,“才”;副词,“竟然”D 连词,“来”
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孔明“以诈力取天下”的一项是 ( )
A.欲袭杀其孤 B.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
C.孔明迁刘璋 D.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
7.D 这是对诸葛亮的一种建议,而不是诸葛亮“诈”的表现。
8.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其独特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原因是“仁义诈力杂用”。
B.在第二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却是使用诈力,而且他认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C.第三段是说孔明既不能全信义,就应该用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大义”,其他的人都不能用。
D.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说空话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而且举了两件事来说明孔明的想法和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
8 C 原文的意思是说“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时机”,而不是说其他的人不能用仁义。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4分)
译文: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特”“威劫”“臣之”译对一个1分,文意1分。)
(2)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3分)
译文: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
(3)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3分)
译文: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过节,又一定不能去为魏国办事,那么天下人怎么会因为一句空话而对他肃然起敬呢?
【参考译文】
用仁义取得天下,用仁义守住天下的,是周朝。用欺诈的手段取得天下,用欺诈定的手段守住天下的,是秦朝。用秦取得天下的方法去夺取天下,用周守天下的方法去守卫天下的,是汉朝。仁义欺诈的手段都使用来夺取天下,这是孔明失败的原因啊。
曹 操乘东汉末年衰微的局势,用狡诈的手段实现了他的邪恶的目的,孔明以此为耻辱,想在天下伸张正义。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威震四海,向东占据了许州、兖州,向 南统治了荆州、豫州,孔明用来依靠的且胜过别人的地方,只是那一点点的忠诚信义,还想用它来激励天下的民心。天下那些品行端正能够慷慨赴死的有节操气概的 人,本来不是发自内心地佩服曹操,只是因为受威力胁迫才勉强向曹操称臣,(他们)听说了孔明的品格,就是远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的,像这样,(孔明)即使没 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天下的人都可为他所用。何况杀了一个无辜的人来得到天下,这样的事情不会去做,然后天下的忠臣义士才会乐意为他效全力而死。刘表死的时 候,先主刘备在荆州,孔明想偷袭杀掉刘表的孩子,先主刘备不忍心。这月后刘璋以交好的态度迎接先主来到了蜀地,没过几个月,孔明就扼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 背,夺取了他的土地。这种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区别呢!曹军和刘军军力不相当,天下人都知道。就军队而言不如曹操的 多,就土地而言不如曹操的广阔,就打仗而言不如曹操的战斗力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胜过他,那就是忠诚信义。孔明放逐了刘璋,已经辜负了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 这时才开始治理军队振奋士气,成为仁义之师,向东长驱直入,再想着让天下人响应,大概也很难了。
曹 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立为君主,这个时候,完全可以使用计谋攻破曹营。为什么呢?曹操临终的时候,召见曹丕、曹植并嘱咐他们,还以谭、尚的事情作为警告。 可是曹丕和曹植最终相互残杀到如此的地步。他们兄弟之间尚且成为仇人,更何况能够得到那些天下的英雄的心呢?这时有了可乘之机,只不过需要拿出几十万钱, 让那些大臣和兄弟内部都互相残杀,然后派兵讨伐曹丕,这正是汉高祖刘邦灭掉项羽的办法。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 弟的手足之情,他当然就屡战屡败了!所以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 时机。这是仁人君子最担心的。
吕温认为孔明承袭桓公、灵公,不愿强迫百姓去怀念汉朝,并且想让他的思想让老百姓都知道,并且说:“曹操要是对你们有利,我就去替他做事;要是害你们,我就杀了他。”不知道蜀和魏之间,果真有那么大的过节吗?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过节,又一定不能去为魏国办事,那么天下人怎么会因为一句空话而对他肃然起敬呢?唉,这是我作为一个书生所说的话,只能说说而没什么用。
-
出自唐代苏颋的《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顺动三光注,登临万象悬。俯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晓岩中警柝,春事下搜田。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宸游铺令典
-
【乱七八糟解释】形容非常混乱的样子,毫无条理和秩序。 【乱七八糟造句】 ①她把哥哥的语文课本涂得乱七八糟,哥哥看见惊叫起来。 ②我走进门去,只见满屋子乱七八糟,便脱下外衣,动手整理起来
-
《尤侗·静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君子养身,莫善于静。静如止水①,静如明镜。水止乃澄,镜明斯应。能明则诚,知止而定。息
-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
《杂诗·人生无根蒂》译文|注释|大意|赏析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 "> 新茅柴沽满瓶,活鲜鱼旋煮铛
出自元代佚名的《【中吕】粉蝶儿_男子当途》 男子当途,受皇恩稳食天禄,凭着济世才列郡分符。事君忠,于亲孝,下安 黎庶。驷马高车,正清朝太平时世。【醉春风】娶一个鸳帐凤帏人,一个雾鬓云鬟女。退□时
-
出自金朝段克己的《满江红》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
-
无头无尾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无头无尾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无头无尾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元代李直夫的《杂剧·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第一折(冲末扮陈太守领张千上)(陈太守诗云)农事已随春雨办,科差犹比去年稀。小窗睡彻迟迟日,花落闲庭燕子飞。老夫姓陈,双名全忠。由进士及第,随朝数载。谢圣恩
-
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载荫为右班殿直,累迁供奉官、阁门祗候。雍熙初,提举西川兵马捕盗事,太宗赐鞍马、器械、银钱以遣之。四年,以积劳加崇仪副使。端拱二年,擢引进副使、知天雄军,入同勾当三班,出知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