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05:06阅读:317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注释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枢(shū)密使:枢密院长官,掌管国家兵权)

2.都督诸路军马(都督:统率。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相当于 “省”)

3.相见:见他们。(相:偏指一方,此为他们)

4.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5.觇(chān) (窥视)

6.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7.吕师孟构恶(è)于前(构恶:挑拨,陷害。)

8.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9.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10.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11.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12.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13.几自刭(jǐng)死(刭:自杀。)

14.境界危恶(è)(恶:困难。)

15.阃(kǔn)(本意门槛,这里借指守边关的将领)

16.殆例送死 (殆:几乎,差不多。例:类,列,引申为等同、等于。)

17.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详细)

18.翌(yì)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

19.献谄(chǎn )(奉承谄媚。)

20.纾(shū)祸(解除祸患。)

21.缙绅(jìnshēn) (原意是插笏 (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缙,也写作“搢”,插。 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22.檄(xí)(用檄文晓谕或声讨。檄告天下)

23.天高地迥(天空深邃遥远,大地平坦辽阔。)

相关试题及答案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革除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萃:会集

C.会使辙交驰 会:正赶上D.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估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D.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有为也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B.莫知计所出而不知其所止

C.而余不得归矣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D.贾余庆献谄于后 溪虽莫利于世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辞相印不拜——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职。

B.以资政殿学士行——用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C.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查点吕师孟叔侄二人叛国(的罪行)。

D.予分当引次,然而隐忍以行——我理当自杀,可是(还是)勉强忍耐着前往。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造成“国事不可收拾”的一组是()

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②战、守、迁皆不及施 ③北邀当国者相见 ④吕师孟构恶于前 ⑤予羁縻不得还 ⑥辞相印不拜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佑二年,南宋形势严重,元兵逼到都城临安城门,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文天祥矢志报国,不顾利害。

B.国难降临,文天祥想法有三:一是为国捐躯决心已定;二是打算以外交手段挽回败局;三是侦察敌情以决定救国对策。

C.文天祥出使元军后遭受扣押,忍受屈辱,被驱北上,自杀未遂,想到了以后的斗争,坚持活了下来。

D.文天祥想以言辞说动敌人是不符合实际的,说明他虽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对敌人估计不足。

《指南录后序》答案

1.A 2.D 3.B 4.C 5.C6.C;

译文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人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人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展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走投无路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而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去高沙,常担心没有罪过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我在患难中,间或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给予的身体去做危险的事,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要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在荒野里抛弃身体,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如果没有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与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创作背景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次年(宋恭宗德祐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至德祐二年(1276)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本文开头说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是上述形势说的。

[附录]关于文天祥起兵勤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勤王诏至赣(今江西赣州),天祥捧之涕泣,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山蛮,得万人,遂入卫。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抑,以家赀为军费。……闻者为之感动。”

鉴赏

主旨

《指南录》是文天祥写从被扣元营到返回温州的战斗经历的—部诗集。本文是他为诗集写的后序,叙述出使元军、被驱北行、中途逃脱、辗转回到永嘉的艰险遭遇,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自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

其中1~4段重在记叙,第5段以抒情为主。

第1自然段中,先讲自己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再讲自己当时的心情是:“不得爱身”,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第2自然段中至北营大致经历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第3自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最后讲本来是“分当引决”的,但仍“隐忍以行”是为了“将以有为也”。

第4自然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至京口……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写得脱后的喜悦。

第二层,“留二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写受误会后的困境。

第三层,“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第5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

第二层,“诋大酋当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17个排比句。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第三层,“呜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第二部分(6—8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阐述自己报国的心志。

第6段,说明诗集的内容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保存并结集的目的是“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

第7段,正面阐述自己的报国心愿。这段议论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天祥作为正直士人的代表所能体现的最高思想境界。作者在这里表明:“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他要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誓不与贼俱生”。作者身居南宋丞相之位,当此危局,有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志向,在这里引前后《出师表》中的句子,表明了他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这一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第8段,交代写作时间和诗集名。

写作特点

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

表现在:

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殷侔《窦建德碑》“云雷方屯,龙战伊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窦建德碑 唐·殷侔 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名归圣人,于是元黄(即玄黄,指血)之祸成,而霸图之业废矣。 隋大业末,主昏时乱,四海之内,兵革威起。

  • 文言文三峡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三峡试题及答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 赖得烟霞气,淹留攀桂人。

    出自唐代乔侃的《人日登高》 仆本多悲者,年来不悟春。登高一游目,始觉柳条新。杜陵犹识汉,桃源不辨秦。暂若升云雾,还似出嚣尘。赖得烟霞气,淹留攀桂人。

  •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出自魏晋曹植的《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 王安国《清平乐·春晚》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王安国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祖籍临川(今江西抚州),王安石的 ">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邓攸弃儿保侄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

  • 梦见新欢

    梦见新欢是什么意思梦见新欢,预示你的运势有所上升,对目前生活的厌倦,让你想要做一些改变,于是会比以前更加努力。梦见你怀疑妻子的忠贞,表示有坏人或心胸狭窄的人对你产生了影响。梦见怀疑你的情人另结新欢,表

  • 《临江仙》漱玉词赏析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 "> 耕种锄刨,无烦无恼,卧东窗日影高

    出自元代佚名的《【中吕】朝天子_尽教,便了》 尽教,便了,□尔纵横闹。纱笼影里马头高,早雪拥蓝关道。休喜休欢,休 烦休恼,只争个迟共早。比甘罗不小,比太公未老,须有日应心道。一悭,二奸,困煞英雄汉。陈

  • 国学《解铃还须系铃人》赏析

    解铃还须系铃人 【点睛之笔】 “解铃还须系铃人”最早见于宋·惠洪《林间集》卷下:“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神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