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安德裕字益之,一字师皋,河南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0:46:09阅读:984

安德裕字益之,一字师皋,河南人。父重荣,晋成德军节度,《五代史》有传。德裕生于真定未期重荣举兵败乳母抱逃水窦中将出为守兵所得执以见军校秦习习与重荣有旧因匿之。习先养石守琼为子,及年壮无嗣,以德裕付琼养之,因姓秦氏。习世兵家,以弓矢、狗马为事。德裕孩提即喜笔砚,遇文字辄为诵读声,诸子不之齿,习独异之。既成童,俾就学,遂博贯文史,精于《礼》、《传》,嗜《西汉书》。习卒,德裕行三年服,然后还本姓。习家尽以橐装与之,凡白金万余两。德裕却之,曰:“斯秦氏之蓄,于我何有?丈夫当自树功名,以取富贵,岂屑于他人所有耶!”闻者高之。开宝二年,擢进士甲科、归州军事推官,历大理寺丞、着作佐郎。太平兴国中,累迁秘书丞、知广济军①。时军城新建,德裕作《军记》及《图经》三卷,优诏嘉奖。俄改太常博士。八年,通判秦州②,就知州事。雍熙初,迁主客员外郎、通判广州,未行,宰相李昉言其有史才,即以本官直史馆。端拱初,改金部员外郎。淳化初,知开封县,会备三馆职,改直昭文馆。三年春,廷试贡士,德裕与史馆修撰梁周翰并为考官,上顾宰相曰:“此皆有闻之士而老于郎署,周翰狭中,德裕嗜酒,朕闻其能改矣。”遂并赐金紫。俄迁司勋员外郎。至道初,德裕常作《九弦琴五弦阮颂》以献,上称其词采古雅。至道三年,转金部郎中、出知睦州,还判太府寺。咸平五年卒,年六十三。德裕性介洁,以风鉴自负。王禹偁、孙何皆初游词场,德裕力为延誉。及领考试,何又其首选。然酣饮太过,故不被奖擢。有集四十卷。

(节选自《宋史·安德裕传》,有删改)

【注】①广济军,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②秦州,在今甘肃省天水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裕生于真定/未期/重荣举兵败/乳母抱逃水窦中/将出/为守兵所得执/以见军校秦习/习与重荣有旧因/匿之/

B.德裕生于真定未期/重荣举兵败/乳母抱逃水窦中/将出/为守兵所得/执以见军校秦习/习与重荣有旧因/匿之/

C.德裕生于真定未期/重荣举兵败/乳母抱逃水窦中/将出/为守兵所得执/以见军校秦习/习与重荣有旧/因匿之/

D.德裕生于真定/未期/重荣举兵败/乳母抱逃水窦中/将出/为守兵所得/执以见军校秦习/习与重荣有旧/因匿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童,即长成大孩子。中国古代贵族在子女成童时会为其举行成童礼,也就是现在的成人礼。

B.擢,本指由选拔而提升职务,与“陟”意思一致。文中“擢进士甲科”则是指考中了进士甲科。

C.廷试,是指科举制度中由皇帝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殷试”,又称“御试”。

D.金紫,也说“金印紫绫”,文中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当时的官服及佩饰,象征高官显爵。

12.下列对愿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裕出生将门,喜爱读书。他出生乱世,在秦习家长大,周围都是尚武之人,但他却非常喜欢读书,终学有所成。

B.德裕艰辛游宦,历经多地。他曾经从山东调任大西北,后又调任广州,不久又奉命回到京城,常年奔波宦游,十分辛苦。

C.德裕富有才华,深受荣宠、他曾被宰相赏识,认为有史才;后皇帝扩充三馆,他被任命为直昭文馆;文章也被皇帝赞叹为古雅。

D.德裕有风度有鉴识,嗜酒贪饮。他性格耿介,洁身自好,能够奖教后进;但沉酒于饮酒,以致仕途受到很大影响。

13.把文中画横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斯秦氏之蓄,于我何有?丈夫当自树功名,以取富贵,岂屑于他人所有耶!

(2)此皆有闻之士而老于郎署,周翰狭中,德裕嗜酒,朕闻其能改矣。

[参考答案]

10.D

11.A

12.B

13. (1)(5分)这是秦家的积蓄,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大丈夫应当亲自建功立业,来取得财富和地位,怎么屑于拿他人的财物呢!(每句1分,关键点:判断句、宾语前置、“丈夫”、“以”、固定结构)

(2)(5分)这两位都是有名望的人,却长期在郎署任职,周翰心胸狭窄,安德裕嗜好喝酒,我听说他们二人都改正了。(每句1分,关键点:“闻”、“ 而”、“ 狭中”、“嗜”、“闻”)

参考译文

安德裕字益之,一字师皋,河南人。父亲安重荣是晋成德军节度,《五代史》有他的传记。安德裕出生在真定年间,未满一年,安重荣举兵饭盘失败,他的乳母抱着他逃到水洞中,正要出来的时候被把守的士兵抓到,带去见军校秦习,秦习和安重荣有老交情,于是就把安德裕藏起来了。秦习早先收养了石守琼,等到年壮的时候没有子嗣,就把安德裕托付给石守琼抚养,于是姓了秦姓。秦习世代是研究兵家,把弓箭、游猎作为要事。安德裕孩提时就喜欢笔砚,见到文字就诵读,其他的孩子都看不起他,只有秦习认为他不一般。长大后,秦习让他去学习诗书,后来他非常熟悉文化和历史,精通《礼记》和《左传》,嗜好《西汉书》。秦习去世后,安德裕守孝三年,这之后恢复了本来的姓氏。秦习家给了他很多财物,共有一万两多白金。安德裕推辞了,说:“这是秦家的积蓄,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大丈夫应当亲自建功立业,来取得富贵,怎么屑于拿他人的财物呢!”听说这话的人都赞赏他。开宝二年,安德裕考中进士甲科,历任归州军事推官、大理寺丞、著作佐郎。太平兴国年间,做了广济军的知县。当时军城刚刚建成,安德裕写了《军记》及《图经》三卷,皇帝下诏嘉奖。不久改任太常博士。八年后,又做了秦州的通判,管理州事。雍熙初年,升迁为主客员外郎,做了广州的通判,还没有上任,宰相李昉说他有史才,于是安德裕以广州通判的身份任职直史馆。端拱初年,改任金部员外郎。淳化初年,安德裕任开封县的知县,恰逢朝廷扩充三馆的人选,安德裕又改任直昭文馆。淳化三年春天,廷试贡士时,安德裕和与史馆修撰梁周翰一起担任考官,皇帝对宰相说:“这两位都是有名望的人,却长期在郎署任职,周翰心胸狭窄,安德裕嗜好喝酒,我听说他们二人都改了。”于是一起被赐予了金鱼袋和紫色的衣服。不久安德裕迁任司勋员外郎。至道初年,安德裕写了《九弦琴五弦阮颂》献给皇帝,皇帝称赞他的文章文采古雅。至道三年,转任金部郎中,外出任睦州的知州,回京后掌管太府寺。咸平五年去世,年六十三。安德裕性格耿介,洁身自好,自负有风度,能鉴识人。王禹偁、孙何都是在词坛崭露头角,安德裕极力赞赏他们。等到考试的时候,孙何是安德裕首先选中的。可是安德裕喝酒过度,因此没有被嘉奖提拔。安德裕有四十卷的文集传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意思翻译、赏析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访妙玉乞红梅》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参考翻译

  • 外国童话《[苏联]马尔夏克·十二个月》鉴赏

    外国童话《[苏联]马尔夏克·十二个月》鉴赏 [苏联]马尔夏克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十二个。它们各是什么叫法哩?一月

  • 我这里忙掠开泪眼将他认,是我唤你哩

    我这里忙掠开泪眼将他认,是我唤你哩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须贾大夫谇范叔》 楔子(净扮魏齐领卒子上,诗云)自从分晋列为侯,天下雄兵数汴州。谁想马陵遭败后,至今说着也还羞。某乃魏齐是也,佐于魏国

  • 小生也不往他处,唯有秦国最强,可以报仇,就此告辞去也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须贾大夫谇范叔》 楔子(净扮魏齐领卒子上,诗云)自从分晋列为侯,天下雄兵数汴州。谁想马陵遭败后,至今说着也还羞。某乃魏齐是也,佐于魏国,为丞相之职。想俺先祖魏斯,与那赵籍、韩虔

  • 烁组词|烁的组词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闪烁其辞】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烁日】耀日 【烁德】盛德;美德

  • 《杳杳寒山道》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诗的内容,写寒岩左

  •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出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

  •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领(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文言文《张伯行》阅读题

    文言文《张伯行》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丁父忧归,建请见书院,讲明正

  • 高康《我能跑到哪里去》

    阿三是被一阵乱棒打醒的。阿三做了一个恶梦,梦见一群凶神恶煞的人持着砍刀棍棒追杀他。慌乱中,他逃进了一片密林里。密林里面到处是乱草枯枝野藤荆棘,阿三像一只掉进陷阱的野兔在里面东奔西撞无路可逃。正在无计可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