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济》原文及译文赏析
君子济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⑤,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
【注释】
①幸:帝王驾临。②大贾:大商人。③赍金:带着钱币。④津长:长官渡口的官。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⑤发冢举尸:挖掘坟墓,移开尸体。
道:路。
往:去、到。
津长:掌管渡口的官。津:渡水的地方(渡口)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
于:“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文学常识】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阅读练习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夜迷失道 ( )
(2)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3. 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有 的德行。
4.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故事来介绍
【参考答案】
1、(1)路(2)命名、取名
2、他的儿子把钱币全部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3、厚道,不贪财
4、君子济命名的缘由
【译文】
皇上魏桓帝十一年,西行到榆中,东到代地,洛阳的大商人带着财货随皇帝皇后走,夜晚迷失了道路,去投靠津长,说:子封送我。渡河途中,商人突然死了,津长把他埋了。商人的儿子寻求父尸放丧,挖掘坟墓尸体。钱币没损失一点。他的儿子把金子都给他,(但)津长不接受。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说:真是个君子啊,就把这个津口命名为君子济。
人物形象
文中的津长为人厚道,不贪图钱财
主题
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厚道、不贪图钱财。
“即名其津为君子济”的意思是:就命名这个渡口为君子济,“君子济”是魏桓帝为这个渡口命的名称。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君子济命名的缘由来介绍的。
-
精卫填海文言文 《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次三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精卫填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精卫填海 原文: 又北二
-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我们有时也会做一些比较奇怪,感觉和平时生活毫无联系的梦,这些梦到底又预示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做梦梦到杀猪见血这一个梦境来一起分析看看。
-
出自唐代佚名的《杂曲歌辞。破阵乐》 秋来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騑騑.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正属四方朝贺,端
-
【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答韩库部(协)》 良玉表贞度,丽藻颇为工。名列金闺籍,心与素士同。日晏下朝来,车马自生风。清宵有佳兴,皓月直南宫。矫翮方上征,顾我邈忡忡。岂不愿攀举,执事府庭中。智乖时亦蹇,才大命有
-
司马懿的叛变,对于曹魏政权来说虽然事发突然,但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司马懿可以说他一直心怀不轨,也可以说他被逼无奈,总之最终的结果都是司马懿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发动高平陵之变,将曹魏政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
明史崔恭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下面是明史崔恭传文言
-
此词抒写了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词的第一叠写眼前所见,第二叠写所思之人,又将此平列的两段情景交织起来,使其成为有内联系的双头。此词首句化用梁柳恽的名句第一叠“陇首”三句,是当前景物和情况。“云飞”
-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须贾大夫谇范叔》 楔子(净扮魏齐领卒子上,诗云)自从分晋列为侯,天下雄兵数汴州。谁想马陵遭败后,至今说着也还羞。某乃魏齐是也,佐于魏国,为丞相之职。想俺先祖魏斯,与那赵籍、韩虔
-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廷议令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