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17:13:50阅读:655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相关试题及答案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5.文中写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请结合你课内外读过的陶渊明的诗文的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

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回归自然。

6、从第一段中“曾不吝情去留”的句子,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性情 率真、洒脱的人。

7、从第-一段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特征、生活条件、志趣爱好的语句。

(1)性格特征: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生活条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志趣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嗜酒,期在必醉。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8、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作者 “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9、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好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体现。

(2)饮酒。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著文章。其目的“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他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

10、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礼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表现了作者宁静淡泊,不慕荣利的性格特点。

12、《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13.作者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结合本文或作者的其它作品,谈谈作者所示之“志”?

如:《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厌恶世俗,热爱田园的生活情怀。

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②或置酒而招之 或:

③造饮辄尽 辄: ④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

2、请简要回答作者“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3分)

3、请概括选文第②段所体现的作者的性格特点。 (3分)

参考答案:

1、( 4分)①处所 ②有时 ③就 ④竟不

2、( 3分)作者“好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上的满足(1分),精神上的享受(1分),“不求甚解是作者率真性格的体现(1分)。

3、( 3分)安贫乐道,不慕名利,高洁脱俗(每点1分)。

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吧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3.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答案:

10.(2分)①好:爱好。(1分)②或:有的人(1分)

11.(2分)C(A介词,因为。B连词,表示目的。C 介词,用,D介词,凭借)

12.(4分)①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2分,“会意”翻译正确1分,其他意思基本对且通顺1分)②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2分,一句1分)

13.(2分)“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分);“忘怀得失”(1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出自唐代姚崇的《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竞逐风。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 纪蕾娜《京戏、假牙和狗》

    母亲爱听京戏,听着不过瘾,就自己唱,于是学了起来,没想到嗓子开了,声音亮了,程派唱得越来越有滋味了。先學迟小秋,后学张火丁,一出《春秋亭》从唱腔到身段,模仿得惟妙惟肖。唱走了太阳,唱走了月亮。有时,母

  • 林积拾珠不昧文言文翻译

    《林积拾珠不昧》是一篇有关拾金不昧的文言文故事。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林积拾珠不昧》文言文翻译和注释,欢迎阅读。文言文林积,南剑人。少时入京师,至(1)蔡州,息(2)旅邸

  •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出自宋代李清照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

  •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

    出自唐代褚亮的《秋雁(一作虞世南诗)》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 梦见树

    说起来树,应该所有人都不会陌生,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会见到各种种类的树,有些生活在农村的人,甚至还会有种树的经历。而有些时候,我们还会在梦境中梦到树。那么,在这些梦境的背后,又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呢?

  • 《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原文与评析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孙子·计篇》 【译文】 自以为军事防备极其周密时,其斗志就容易松懈,麻痹轻敌;平

  • 张千,拿过那妇人来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楔子(冲末扮宋江领卒子上)(诗云)自幼郓城为小吏,因杀娼人遭迭配。宋江表字本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我乃宋江是也,山东郓城县人。幼年为把笔司吏,因带酒杀了娼妓阎

  •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高尚、不俗)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睿宗立,以(因为)故属拜黄门侍郎,兼

  • 卓文君白头吟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

    《白头吟》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有人认为是汉代才女卓文君所作,但存有较大争议。其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千古名句。此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表达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