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攫金》原文翻译及道理分析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博而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翻译: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得到许多金子的人,他清晨就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来到集市上四处游荡,心里就想着如何能得到一些金子。他发现有一家金店,就一步跨进门去,二话不说揣起金器,回头便走。店主见他抢了金子,大叫捉贼。这时,正好路过几个巡吏,就把他抓住了。巡吏审问他:“当着这么多人,你怎么敢去偷别人金子?”那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到有什么人,只看见满眼的金子。”
启示:
寓意: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裕,是人之常情,但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
文中的“齐人”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利欲熏心,做事胆大妄为的人。
用一个成语来代替就是:利令智昏丶自欺欺人或利欲熏心。
【近义词】 利欲熏心、利令智昏。
【成语寓意】只知道利益,盲目去做,见钱眼开。
-
论衡书虚篇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
-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是一个不仅后世人羡慕,当时连曹操都羡慕的人才,尽管自己有曹植这样才华横溢的儿子,还是要感叹一句,生儿子就应该像孙权这样才行,可见孙权的才能的确超乎寻常。不过,孙权死后,距离吴国
-
你待着玩清凉一座牡丹亭,我则待坐中军九顶莲花帐 出自元代郑光祖的《杂剧·钟离春智勇定齐》 第一折 (冲末扮齐公子领祗候上,云)纷纷战国尚尊周,五霸争强作列侯。率土之滨承治化,威名耿耿壮春秋。某乃
-
龙盘凤逸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龙盘凤逸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龙盘凤逸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文言文》的课文导学 1、学弈,就是学习下围棋,本文讲的是两个人向围棋名师──弈秋学习棋艺的事,告诉我们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再加上查阅工具书,你知道“学弈”
-
笔老墨秀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笔老墨秀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笔老墨秀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读书忌记得中国的医书中,常常记载着“食忌”,就是说,某两种食物同食,是于人有害,或者足以杀人的,例如葱与蜜,蟹与柿子,落花生与王瓜之类。但是否真实,却无从知道,因为我从未听见有人实验过。读书也有“忌”
-
踏青、折柳、登高、放纸鸢……你知道古人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吗?古人的传统习俗是怎样形成的?诗中又是如何记载这些习俗的?八个习俗,与君共赏。 1、踏青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
-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 落日镕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狄德罗 德尼·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领袖,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