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译文赏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难: (2)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
(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为: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以:
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_。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感到为难 幸好、幸亏 因为 凭借
2.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3.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
4.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理由是:华歆讲信用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之”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接纳“欲依附”者后的问题,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而王朗表面上是见义勇为,救助他人,实际上,他却胆小怕事,一见事态危急就想把逃难者丢下,不讲信用。
参考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当即拒绝。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华歆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而王朗只能交好于平时,在危难时自见人心。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他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
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他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
文言文《爱莲说》重点字词整理 可:值得蕃(fán): 多。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 [
-
这首词借咏梅而抒怀旧之情。天气渐冷,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而茅店外、竹篱边,出现了梅花的倩影。上片写“初见横枝”的情景。下片所咏,似花似人,亦花亦人,朦胧得妙。“无肠可断”句,命意颖秀,言久已肠断,
-
若不是萤窗义史足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孟德耀举案齐眉》 第一折(外扮孟府尹同老旦王夫人领家僮上。诗云)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请皇家俸,但得身安抵万金。老夫姓孟,双名从叔,祖居汴
-
《每忆当年聆雅教·从容态度自悠然——毛泽东与蒋端甫》毛泽东诗词故事
七十七、每忆当年聆雅教 从容态度自悠然 ——毛泽东与蒋端甫 蒋端甫:湘潭杨林新溪村桃符塘人,大革命时期在距韶山冲十多华里的听彝学校教书,在此与毛泽东相识,成为好友。新中国成立后
-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1) 下面的内容是紧接着上面的通假字知识点来的',也是要熟知的内容。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
-
文言文怀素居(1)零陵时,贫无纸可书(2),乃(3)种芭蕉万余株,以(4)蕉叶供(5)挥洒,名(6)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7)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8),盘板皆(9)穿(10)。翻译
-
作者: 谷武民 【本书体例】 白珽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朝杭州(
-
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 飞栋临青绮,回舆转翠华。
出自唐代苏颋的《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 尚书列侯第,外戚近臣家。飞栋临青绮,回舆转翠华。日交当户树,泉漾满池花。圆顶图嵩石,方流拥魏沙。豫游今听履,侍从昔鸣笳。自有天文降,无劳访海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