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行本进谏》原文及译文赏析
刘行本进谏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廷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③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④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怒:责备。 ②郎:官职。一郎:一位官员。③少:稍微。④笏: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面前,用于记录向皇帝上奏的有关内容。
【文言常识】
1.说“谢” 本文中“帝敛容谢之”句中的“谢”,在现代文中解释为“感谢”,但在文言文中一般作“道歉”解。“帝敛容谢之”当翻译为“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又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话说“陛下”“陛下”指皇帝,这是多数人了解的。那么为什么“陛下”可指代皇帝呢?“陛”是宫殿中的台阶,“陛下”本指宫殿中台阶下的侍从。在古代,臣下要进见皇帝,先得通过“陛下”的侍从通报,久而久之,人们不敢直呼皇帝,而把“陛下”作为皇帝的代称。
【译文】
隋朝皇帝曾经责备一个官员,在大殿之上鞭打他。谏议大夫刘行本上奏说:“这个人一向清廉,这次他的过错又很小,希望您能稍微宽恕他。”皇帝不理睬他。刘行本在这个时候站在皇帝面前说:“陛下您不因为我没有才能,而把我放在在您的身边,我说得如果对,陛下你怎么能不听呢?我说得如果错,应该把我送到大理寺处置我。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睬我呢?”于是把笏板扔在地上然后退下。皇帝收敛了容颜向他道歉,于是原谅了那个被鞭打的官员。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笞②少③置 ④安得
2.翻译:
①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
②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3.“此人素清”中的“素”与下列句中( )句的“素”相同
A.素蟫灰丝B.红装素裹,分外妖娆C.可以调素琴D.素不相识
【参考答案】
1.(1)鞭打(2)稍微(3)放(4)怎么可能
3.D
-
河间游僧的文言文翻译 《河间游僧》是清代纪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一个河间的游僧在市集中卖药的'故事。下面就是小整理的河间游僧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作
-
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
-
出自宋代贺铸的《东城送客马上》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应笑尘埃马上郎。
-
出自元代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第二本》 绛坛宝日丽璇霄淑景当空午篆高三殿尽如灵宝界诸天齐降紫宸朝第五折诏饯西行(虞世南上,云)物估人烟万里通,皇风清穆九州同。未能奏上甘棠赋,先献商霖第一功。小官虞世
-
这样的战士要有这样的一种战士——已不是蒙昧如非洲土人而背着雪亮的毛瑟枪的,也并不疲惫如中国绿营兵而却佩着盒子炮。他毫无乞灵于牛皮和废铁的甲胄;他只有自己,但拿着蛮人所用的,脱手一掷的投枪。他走进无物之
-
《赵母训子》选自《续世说》。【文言文】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翻译】赵武孟起初
-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
-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出处】唐·白居易《竹枝词四首》 【意思】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
-
程敏政:夜渡两关记 程敏政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
-
出自元代刘时中的《【正宫】端正好_上高监司众》 上高监司众生灵遭磨障,正值着时岁饥荒。谢恩光,拯济皆无恙,编做本词儿唱。【滚绣球】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谷不登,麦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