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浙游》原文及译文赏析
浙游
徐霞客
二十四日,五鼓行。二十里至绿葭浜,天始明。午过青浦。下午抵余山北,因与静闻登陆,取道山中之塔凹而南。先过一坏圃,则八年前中秋歌舞之地,所谓施子野之别墅也。是年,子野绣圃征歌甫②就,眉公同余过访,极其妖艳。不三年,余同长卿过,复寻其胜,则人亡琴在,已有易主之感。而今则断榭零垣,三顿停顿而三改其观,沧桑之变如此。越塔凹,则寺已无门,惟大钟犹悬树间,而山南徐氏别墅亦已转属。因急趋眉公顽仙庐。眉公远望客至,先趋避;询知余,复出,挽手入林,饮至深夜。余欲别,眉公欲为余作一书寄鸡足③二僧。强为少留,遂不发舟。
【注释】①浙:浙江。②甫:刚刚。③鸡足:鸡足山。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二十里至/绿葭浜。 B.子野/绣圃征歌甫就。
C.三顿停顿/而三改其观。 D.沧桑/之变如此。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越 ( ) (2)趋(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取道山中之塔凹而南。
(2)余欲别,眉公欲为余作一书寄鸡足二僧。
11.本文是一篇游记,但重点不在写景抒情,而在借事说理。试概括本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2分)
12.眉公为何先“趋避”后“复出”?文中哪一语句能体现这种情意?(2分)
参考答案
8.C(2分)
9.(2分)(1)越过、翻过 (2)快走、赶往
10.(4分)(1)取道山中的塔凹向南走。(2)我打算告别时,眉公说要为我写一封信给鸡足
山的两位僧人。
11.岁月沧桑;(1分)世事易变。(1分)
12.(2分)不愿他人打扰,但对知己却异乎热情;(1分)挽手入林,饮至深夜。(1分)
【参考译文】
二十四日五更时出发。行二十里到绿霞洪,天才亮。中午经过青浦县。下午抵达佘山北面,于是与静闻登陆,取道山中的塔凹向南走。先经过一个荒废了的园圃,这是八年前中秋节唱歌跳舞的地方,人称施子野的别墅。那年,施子野刚刚精心营造好园圃,征聘了一些唱歌的人,陈眉公同我来探访,景致极其优美动人。不到三年,我和长卿来这里重新探寻那园圃旧日的风光情趣,却物是人非,已经有易主之感。〔已经卖给兵部侍郎王念生。〕如今则只剩得断榭残墙。我三次在这里停留,而每次的面貌各不相同,沧桑的变化如此之大!越过塔凹,却见到寺已经没有门了,只有大钟仍然悬挂在树间,山南部的徐氏别墅也已经换了主人。于是急忙前往陈眉公的顽仙庐。眉公远远地望见有客人来,先是赶忙避开;询问后知道是我,又走出来,挽着我的手走进他隐居的树林中,饮酒直到深夜。我打算告别时,眉公说要为我写一封信给鸡足山的两位僧人〔一个叫弘辩,一个叫安仁〕,硬要我稍作停留,因此没有开船。
-
父系氏族(约公元前4000年)。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母系氏族社会便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其特征是,氏族由一个男性祖先和他的子女以及他的男性子孙的后
-
不责僮婢 【原文】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
-
法国诗歌 法国早期曾有许多口头流传的民歌,但因为当时教会控制了文化,民间流传的口头诗歌作品必须经过教士们的筛选和润
-
原文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
-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全文: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
【4154】有种生活风格,叫小镇(何培均著,译林出版社,8.75印张,2017年5月第1版,49元)△4部分:[1]我有一个梦;[2]从民宿到社区;[3]我的小镇事业;[4]小镇文创2.0。〇南投竹山
-
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
-
【诗句】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出自唐代钱珝的《江行无题一百首》 倾酒向涟漪,乘流欲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浦烟含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在,清光不照人。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
-
松风清飒飒,鸟语声关关 出自唐代拾得的《诗》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嗟见世间人,个个爱吃肉。碗碟不曾干,长时道不足。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