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清史稿·尹会一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5:10:05阅读:794

清史稿

原文:

  尹会一,字元孚,直隶博野人。雍正二年进士。五年,出为襄阳知府。汉水暴涨,坏护城石堤。会一督修建,分植巡功,民忘其劳。署荆州,石首饥民聚众,扬言将劫仓谷。会一单骑往谕,系其强悍者,发仓谷次第散予之,众悦服。 

  乾隆二年,入觐,命署广东巡抚,以母老辞。调署河南巡抚。河南方闵雨,疏请缓征,并发仓平粜,不拘存七粜三旧例,视缓急为多寡,上从之。 

四年,黄河、沁水共涨,濒河四十七州县成灾。会一定赈恤规条十六,无食者予一月之粮,无居者予葺屋之资,缓征减粜,留漕运贷仓米,米不足,移他郡之粟助之,富民周济;并假馀屋以栖贫窭,建棚舍,安流亡,免米税,兴工代赈,种蔓菁助民食,助耔种,施药饵,延诸生稽察;又令离乡求食者,有司随在廪给,开以作业,俟改岁东作资送还乡。 

  会一母年七十馀,疏请终养。上知会一孝母,母李先以节孝旌,有贤名,赐诗褒之。会一在官有善政,必归美于母。家居设义仓,置义田,兴义学,谓皆出母意。母卒,会一年已逾五十,居丧一遵古礼。十一年,服阕,召授工部侍郎,督江苏学政。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廪。会一请令生童册报考试经解,别期发问,不在册报者,不概补经解。下部议行。会一以江南文胜,风以质行。尝谒东林道南祠,刻小学颁示士子。处士是镜庐墓隐舜山,亲访之,荐于朝。侍郎方苞屏居清凉山,徒步造访,执弟子礼。校文详慎,士林悦服。十三年,转吏部,仍留学政任。力疾按试,至松江,卒。 

(节选自《清史稿·尹会一传》) 

译文:

  尹会一,字元孚,直隶博野人。雍正二年的进士。雍正五年,出京任襄阳知府。汉水暴涨,毁坏了护城的石堤。尹会一督促修建,分派督办工事的官员巡视工役,百姓忘记了劳累。尹会一暂时管理荆州,石首挨饿的百姓聚集在一起,扬言将抢劫粮仓中的谷物。尹会一独自骑马前往晓谕,拘捕那些蛮横凶悍的人,打开粮仓拿出谷物按次序散发给挨饿的百姓,众人心悦诚服。 

  乾隆二年,尹会一入朝拜见皇上,被指派暂任广东巡抚,他因为母亲年老推辞了。尹会一被调派暂任河南巡抚。河南因为连绵大雨而忧虑,尹会一上奏请求延缓征税,并且打开粮仓按平价卖出粮食,不拘泥于留七成卖三成的旧例,看情况缓急确定多留还是少留,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乾隆四年,黄河、沁水齐涨,临近黄河的四十七州县全部受灾。尹会一制定出十六个救济的规章条款,给没有食物的人一个月的粮食,给没有住处的人发放修缮房屋的钱财,延缓征税,减少卖出的粮食,截留漕运,借出粮仓的米,米不够,就转移其他郡的粮食来救助,让富裕的百姓参与救济;并且借多余的房屋让贫穷的人居住,修建棚户房舍,安置流离失所的人,免除米税,让百姓参加灾后重建获得钱粮来代替赈灾,种植蔓菁帮助百姓获得食物,帮助百姓培土育种,施药,还招请生员考察各地;又命令各地官员对于背井离乡寻找食物的人,要供给他们粮食,让他们拿做工来抵偿,到了新年由官府准备钱物送他们还乡。 

  尹会一母七十多岁,他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养老送终,皇上知道尹会一孝顺母亲,尹会一的母亲李氏之前也因为节孝被表彰,有贤德的名声,皇上便亲赐诗歌进行褒奖。尹会一做官有好的政绩,一定归功于他的母亲。尹会一在家闲住时,开设义仓,置办义田,兴班义学,说都是出自母亲的想法。母亲去世,尹会一年纪已超过五十,守丧全遵循古礼。乾隆十一年,守丧期满,被朝廷征召授予工部侍郎,督理江苏学政。 

  乾隆十二年,皇帝敕令各省学政查考时,在御编的四经中选取与旧说不同的地方发问,回答没有偏离主旨的,童生进入学堂,生员补位廪生。尹会一请求让在册报的生童考试经解,另外安排日期考问,不在册报的童生,一概不补考经解。交由礼部审议后施行。尹会一认为江南地区人文兴盛,务实的文风盛行。他尝经前往拜访东林书院的道南祠,镌刻《小学》公布给士子们看。处士是镜在舜山墓旁的小屋隐居,尹会一亲自前往拜访,并向朝廷推荐。侍郎方苞隐居在清凉山,他徒步去拜访,行弟子的礼节。尹会一校勘文字详细慎重,文人士大夫心悦诚服。乾隆十三年 ,转任吏部,仍然保留学政一职。尹会一勉强支撑病体去查考,到松江,就去世了。 

相关练习:    


清史稿

尹会一,字元孚,直隶博野人。雍正二年进士。五年,出为襄阳知府。汉水暴涨,坏护城石堤。会一督修建,分植巡功,民忘其劳。署荆州,石首饥民聚众,扬言将劫仓谷。会一单骑往谕,系其强悍者,发仓谷次第散予之,众悦服。

乾隆二年,入觐,命署广东巡抚,以母老辞。调署河南巡抚。河南方闵雨,疏请缓征,并发仓平粜,不拘存七粜三旧例,视缓急为多寡,上从之。

四年,黄河、沁水共涨,濒河四十七州县成灾。会一定赈恤规条十六,无食者予一月之粮,无居者予葺屋之资,缓征减粜,留漕运贷仓米,米不足,移他郡之粟助之,富民周济;并假馀屋以栖贫窭,建棚舍,安流亡,免米税,兴工代赈,种蔓菁助民食,助耔种,施药饵,延诸生稽察;又令离乡求食者,有司随在廪给,开以作业,俟改岁东作资送还乡。

会一母年七十馀,疏请终养。上知会一孝母,母李先以节孝旌,有贤名,赐诗褒之。会一在官有善政,必归美于母。家居设义仓,置义田,兴义学,谓皆出母意。母卒,会一年已逾五十,居丧一遵古礼。十一年,服阕,召授工部侍郎,督江苏学政。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廪。会一请令生童册报考试经解,别期发问,不在册报者,不概补经解。下部议行。会一以江南文胜,风以质行。尝谒东林道南祠,刻小学颁示士子。处士是镜庐墓隐舜山,亲访之,荐于朝。侍郎方苞屏居清凉山,徒步造访,执弟子礼。校文详慎,士林悦服。十三年,转吏部,仍留学政任。力疾按试,至松江,卒。

(节选自《清史稿·尹会一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廪/

B.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廪/

C.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廪/

D. 十二年/上敕各省学政按试时/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答不失指者/童入学/生补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觐”原来指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来泛指朝见天子。

B. “阕”,即“终了”的意思;“服阕”指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C. “东林”指东林书院,是江南地区文人荟萃之地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D. “侍郎”为明清时代六部的最高长官,有单独向皇帝奏事的权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尹会一关心民生,积极有为。他出任襄阳知府时,督促修建被汉水冲坏的护城石堤;在荆州做官时,开仓按平价卖出粮食,圆满解决饥民闹事的问题。

B. 尹会一头脑灵活,治理有方。黄河和沁水齐发大水,临近黄河的四十七个州县全部受灾,他多管齐下,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帮助灾民。

C. 尹会一重视人伦,谨守孝道。朝廷任命他为广东巡抚,他因母亲年老而推辞;为官有了好的政绩,他必定归功于母亲;母亲去世时,他按照古代的礼节守丧。

D. 尹会一重视人才,以礼待人。他亲自前往舜山拜访隐居在那里的处世是镜,并将其举荐给朝廷;他又徒步到清凉山去拜见侍郎方苞,并行弟子之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一单骑往谕,系其强悍者,发仓谷次第散予之,众悦服。

(2)会一定赈恤规条十六,无食者予一月之粮,无居者予葺屋之资。

答案:

10. A    11. D    12. A 

13. (1)尹会一独自骑马前往晓谕,拘捕那些蛮横凶悍的人,打开粮仓拿出谷物按次序散发给挨饿的百姓,众人心悦诚服。

(2)尹会一制定出十六个救济的规章条款,给没有食物的人一个月的粮食,给没有住处的人发放修葺房屋的钱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再分析所给选项的断句点,排除相同点,推敲相异处。如本题中,“以御纂四经取与旧说别异处发问”意思是“在御编的四经中选取与旧说不同的地方发问”。其中,“以御纂四经”为介宾短语,修饰谓语动词“取”,故“取”前不可断开,由此排除B和C;“取与旧说别异处”又明显与“发问”构成修饰关系,“发问”前不可断开,排除D。最后通读全句,予以确认。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侍郎’为明清时代六部的最高长官”错误,明清时期,六部中设有尚书和侍郎,侍郎为辅佐尚书之职。清代,侍郎权力有所提高,和尚书一样可以单独上奏,但是官阶仍然低于尚书。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张冠李戴,“开仓按平价卖出粮食”一事发生在河南,而“圆满解决饥民闹事的问题”发生在荆州。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第一句中,“谕”“系”“发”“次第”的翻译,;第二句中,“赈恤”“予”“葺”的翻译,定语后置句“赈恤规条十六”。

参考译文:

尹会一,字元孚,直隶博野人。雍正二年的进士。雍正五年,出京任襄阳知府。汉水暴涨,毁坏了护城的石堤。尹会一督促修建,分派督办工事的官员巡视工役,百姓忘记了劳累。尹会一暂时管理荆州,石首挨饿的百姓聚集在一起,扬言将抢劫粮仓中的谷物。尹会一独自骑马前往晓谕,拘捕那些蛮横凶悍的人,打开粮仓拿出谷物按次序散发给挨饿的百姓,众人心悦诚服。

乾隆二年,尹会一入朝拜见皇上,被指派暂任广东巡抚,他因为母亲年老推辞了。尹会一被调派暂任河南巡抚。河南因为连绵大雨而忧虑,尹会一上奏请求延缓征税,并且打开粮仓按平价卖出粮食,不拘泥于留七成卖三成的旧例,看情况缓急确定多留还是少留,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乾隆四年,黄河、沁水齐涨,临近黄河的四十七州县全部受灾。尹会一制定出十六个救济的规章条款,给没有食物的人一个月的粮食,给没有住处的人发放修缮房屋的钱财,延缓征税,减少卖出的粮食,截留漕运,借出粮仓的米,米不够,就转移其他郡的粮食来救助,让富裕的百姓参与救济;并且借多余的房屋让贫穷的人居住,修建棚户房舍,安置流离失所的人,免除米税,让百姓参加灾后重建获得钱粮来代替赈灾,种植蔓菁帮助百姓获得食物,帮助百姓培土育种,施药,还招请生员考察各地;又命令各地官员对于背井离乡寻找食物的人,要供给他们粮食,让他们拿做工来抵偿,到了新年由官府准备钱物送他们还乡。

尹会一母七十多岁,他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养老送终,皇上知道尹会一孝顺母亲,尹会一的母亲李氏之前也因为节孝被表彰,有贤德的名声,皇上便亲赐诗歌进行褒奖。尹会一做官有好的政绩,一定归功于他的母亲。尹会一在家闲住时,开设义仓,置办义田,兴班义学,说都是出自母亲的想法。母亲去世,尹会一年纪已超过五十,守丧全遵循古礼。乾隆十一年,守丧期满,被朝廷征召授予工部侍郎,督理江苏学政。

乾隆十二年,皇帝敕令各省学政查考时,在御编的四经中选取与旧说不同的地方发问,回答没有偏离主旨的,童生进入学堂,生员补位廪生。尹会一请求让在册报的生童考试经解,另外安排日期考问,不在册报的童生,一概不补考经解。交由礼部审议后施行。尹会一认为江南地区人文兴盛,务实的文风盛行。他尝经前往拜访东林书院的道南祠,镌刻《小学》公布给士子们看。处士是镜在舜山墓旁的小屋隐居,尹会一亲自前往拜访,并向朝廷推荐。侍郎方苞隐居在清凉山,他徒步去拜访,行弟子的礼节。尹会一校勘文字详细慎重,文人士大夫心悦诚服。乾隆十三年 ,转任吏部,仍然保留学政一职。尹会一勉强支撑病体去查考,到松江,就去世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张华《登庐山忆彭德怀同志》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登庐山忆彭德怀同志 平生爱到此山游,浩荡烟云去复留。 万语书成峰日出,千言谏动鄱阳秋。 龙潭印影惊顽石,园地翻新 "> 杨师孔《法华山看梅记》“余性酷喜看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法华山①看梅记 (明)杨师孔 余性酷喜看梅。西子湖一片胭脂气味,初至武林,未敢唐突。闻古荡二十里梅花,心神已飞越矣。花盛时天雨如注,淋漓暗淡,阴云不开。私意谓妒花风雨,差

  • 七年级文言文日常考点练习-琵琶行

    七年级文言文日常考点练习-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

  • 宋濓《宣慰曾侯嘉政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宣慰曾侯嘉政记 宋濓 今年春三月丙辰,西睦州陷。夏四月壬午,江浙行中书左丞杨公,以浦阳与睦州邻也,命宣慰曾侯自杭率师来镇其地。师还,邦人德其善驭士卒而弗扰也,思之不置。县达

  • 南文子为国忧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启示

    《南文子为国忧》这篇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南文子为国忧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启示,欢迎阅读。文言文智伯欲伐卫,故(2)遗(3)之乘马(4),赠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

  • 纳兰《菩萨蛮·白日惊飙冬已半》诗词赏析

    纳兰词·菩萨蛮 白日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 苏轼《陈公弼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

  •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1、华北和东北 北京——古称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天津—mdash

  • 梦见狼狗有什么预兆?

    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养狗,狗也有很多的品种,有的人喜欢体体型大一些的狗,有的人喜欢体型小一些的狗,有的人喜欢可爱的狗,有的人喜欢猛犬,不仅可以给主人看家,还可以增加主人的威风。在比较大型的狗中,狼狗算

  •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贵戚权门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