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宋史·孙洙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5:09:58阅读:544

宋史

原文:

  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①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②。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节选自《宋史·孙洙传》)

  [注]①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②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考核、差遣三班使臣。

译文:

  孙洙,字巨源,是广陵人。童年时就擅长写作文章,未满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荐他应试制科,孙洙进献策论五十篇,阐述为政要领,明明白白,切中事理。韩琦读了策论,叹息说:“恸哭流涕,透彻论述天下事,这是当今的贾谊呀!”两次提拔后任集贤校理,掌管太常礼院。宋英宗治平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因为孙洙响应诏命上疏陈奏十七件当时弊病和紧要事务后大多得以施行,(朝廷让他)兼任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他恳请增加谏员以便广开言路。但凡他上奏皇帝的文书,就都焚毁底稿,即使是亲人子弟也不让他们知道。王安石主持推行新法,驱逐多位谏官御史,孙洙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心中苦闷不能言说,只能极力请求补任地方官,得以外任海州知州。免役法施行,常平使者想要多征收免役钱,把获取更多钱财当作政绩,孙洙竭力争辩。正逢春旱,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天旱蝗灾严重,孙洙到朐山进行祈祷,撤去祭品后,突发大雨,蝗虫都飞到海中死了。不久主管三班院。三班人员超过万数,功劳罪行登记不明,前后矛盾,三班吏们支配使臣出入,公然肆行欺诈奸猾之事。孙洙革除八件特别严重的事,确定下来作为法令。任同修起居注,晋升知制诰。在此之前,百官职务变动,用固定的考核文辞,孙洙建议:“群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致有时一门之内,数人晋升,名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有)的做法。”下诏从此封赠荫补,逢大礼改易文辞,其他的都随等次写定。元丰初年,兼任直学士院。澶州黄河水患平息,修建灵津庙,下诏命孙洙撰写碑文,神宗称赞他写得好。晋升为翰林学士,才月余,就染了病。当时参知政事职位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慰问。入朝约定了时间,孙洙病稍好了些,就在家练习拜跽之礼,仆倒不能起来,病情渐重最终死去,终年四十九岁。皇帝在朝堂上嗟叹惋惜,除常例丧金额外赐钱五十万。孙洙博闻强识,通晓典章旧制,讲述起古今事例都很有条理。随口说话都自成文章,即使对亲近狎昵的人,也未曾说一句粗鄙的话。他的文词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们都期许他成为丞相辅臣,他却不幸早逝,一时人们都为他怜悯伤感。

相关练习: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①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②。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                                              (节选自《宋史·孙洙传》)

  [注]①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②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考核、差遣三班使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

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B.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

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C.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

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

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冠,指男子未满二十岁。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

  B.“制科”指皇帝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的制度,因皇帝的命令称“制”,故名。

C.“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一个或

多个年号。

D.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呈跪姿,上身挺直,就是“跽”,表示

恭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

进献五十篇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

B.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

请求增加谏官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   

C.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

职;在海州知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

D.孙洙学博言雅,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

成章,对人不说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9分)

10.(3分)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11.(3分)D(“跽”不都是表示恭敬,如《鸿门宴》中“项王按剑而跽”中的“跽”。)

12.(3分)B(“应诏上疏”是在兼任同知谏院之前)

13.(10分)

(1)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或“三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

[5分;大意2分,“浚”(疏浚,疏通)、“以”(连词,表目的)、“止”(使停止,废止)三处各1分。]

(2)当时参知政事职位有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前往慰问。

[5分;大意2分,“阙”(空缺)、“数”(屡次,多次,再三)、“劳问”(慰问)三处各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洙,字巨源,是广陵人。童年时就擅长写作文章,未满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荐他应试制科,孙洙进献策论五十篇,阐述为政要领,明明白白,切中事理。韩琦读了策论,叹息说:“恸哭流涕,透彻论述天下事,这是当今的贾谊呀!”两次提拔后任集贤校理,掌管太常礼院。宋英宗治平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因为孙洙响应诏命上疏陈奏十七件当时弊病和紧要事务后大多得以施行,(朝廷让他)兼任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他恳请增加谏员以便广开言路。但凡他上奏皇帝的文书,就都焚毁底稿,即使是亲人子弟也不让他们知道。王安石主持推行新法,驱逐多位谏官御史,孙洙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心中苦闷不能言说,只能极力请求补任地方官,得以外任海州知州。免役法施行,常平使者想要多征收免役钱,把获取更多钱财当作政绩,孙洙竭力争辩。正逢春旱,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天旱蝗灾严重,孙洙到朐山进行祈祷,撤去祭品后,突发大雨,蝗虫都飞到海中死了。不久主管三班院。三班人员超过万数,功劳罪行登记不明,前后矛盾,三班吏们支配使臣出入,公然肆行欺诈奸猾之事。孙洙革除八件特别严重的事,确定下来作为法令。任同修起居注,晋升知制诰。在此之前,百官职务变动,用固定的考核文辞,孙洙建议:“群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致有时一门之内,数人晋升,名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有)的做法。”下诏从此封赠荫补,逢大礼改易文辞,其他的都随等次写定。元丰初年,兼任直学士院。澶州黄河水患平息,修建灵津庙,下诏命孙洙撰写碑文,神宗称赞他写得好。晋升为翰林学士,才月余,就染了病。当时参知政事职位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慰问。入朝约定了时间,孙洙病稍好了些,就在家练习拜跽之礼,仆倒不能起来,病情渐重最终死去,终年四十九岁。皇帝在朝堂上嗟叹惋惜,除常例丧金额外赐钱五十万。孙洙博闻强识,通晓典章旧制,讲述起古今事例都很有条理。随口说话都自成文章,即使对亲近狎昵的人,也未曾说一句粗鄙的话。他的文词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们都期许他成为丞相辅臣,他却不幸早逝,一时人们都为他怜悯伤感。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李商隐《瑶池》全诗赏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作品赏析【注释】:黄竹,地名。传用穆王游黄竹之丘,遇风雪,见路有冻人,作诗三章哀之。穆王:西周人。传他曾乘八匹骏马拉的车西游至昆仑山,

  • 战国策·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於韩拼音版、注音版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战国策·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於韩拼音版、注音版,欢迎阅读。战国策·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於韩注音版《 宜yí阳yáng之zhī役yì楚chǔ畔pàn秦qín而ér合hé於yú韩hán 》

  •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   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

  • 梦见机票

    梦见机票,得此梦,五行主金,乃事业中多有小人作祟,与他人间纷扰多者,财运难以提升之意,秋天梦之吉利,冬天梦之不吉利。

  • 《醇酒集》作品分析

    一译《酒精集》《醇醪集》。法国立体未来派*诗人吉约姆·阿波利奈尔*的代表诗集。1913年初版,1918年再版。收有诗人1898-1913年的诗作。 在法国,《醇酒集》被誉为法国现代诗歌的“圣经”。这部

  • 梦李白二首·其二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杜甫

    《梦李白二首·其二》由唐代杜甫所创作。以下是梦李白二首·其二全诗、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梦李白二首·其二全诗原文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

  • 桃花源记

    【题 解】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同样出自陶渊明的手笔。《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边的记。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其后是一首五言古诗,“记”又相当于该诗的序。故《桃花源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

  •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出自唐代李白的《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断寒

  • 选古文小品序(清)廖燕

    大块铸人(1)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矣!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已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于至者多短调。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

  • 冯子振《正宫·鹦鹉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冯子振(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客,怪怪道人,湖南省攸县人。(子振赠朱君壁诗作于是月)以后年在七十一岁。以外仕为承事郎,集贤待制与天台陈孚友善,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子振于书无所不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