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赵必愿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赵必愿,字立夫,广西经略安抚崇宪之子也。未弱冠,丁大母忧,哀毁骨立。服阕,以大父汝愚遗表,补承务郎。嘉定七年举进士,知崇安县,剖判如流,吏不能困。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革胥吏鬻盐之敝。擅发光化社仓活饥民,帅怒,逮吏欲惩之,必愿曰:“刍牧职也,吏何罪。”束檐俟谴,帅无以诘而止。旧有均惠仓,无所储,必愿捐缗钱增籴,至二千石。力主义役之法,乡选善士,任以推排,入资买田助役,则勉有产之家,有感化者,出己田以倡,遂遍行一邑,上下便之。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秩满,民共立祠刻石。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诏主管官告院兼知台州,一循大父之政,察民疾苦,抚摩凋瘵,修养济院,建陈瓘祠,政教兼举。端平元年,以直秘阁知婺州。至郡,立淳良、顽慢二籍,劝惩人户。迁度支郎中。三.京.兵败,边事甚亟,诏条上守御计,必愿言十事,皆切于边要。嘉熙元年,贻书政府,论边防事宜,授右司郎中。火灾,必愿应诏上封事。权吏部右侍郎。时边事急,必愿应诏言,区画皆中事机。淳佑五年,以华文阁直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三辞,不许。闽人闻必愿至,欣然叹羡。必愿忠信以厚俗,行乡饮酒,旌退士,奖高年,裁僧寺实封之数。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居官四年,累乞归,及命召,又三辞,皆不许。卒,遗表上,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赵必愿传》)
译文:
赵必愿,字立夫,是广西经略安抚赵崇宪的儿子。赵必愿不到二十岁时,遭祖母丧,因过度悲伤极其消瘦。服丧期满后,因祖父赵汝愚的临终表奏,赵必愿被补官为承务郎。嘉定七年,赵必愿考中进士,任崇安县知县,分析决断流畅,县吏不能难倒他。他设立催科法,交足的给以表彰,没交够的宽限他们期限再催促,百姓都很受感动,愿意交纳。赵必愿革除了胥吏卖盐的弊政。赵必愿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大怒,逮捕小吏要加以惩罚,赵必愿说:“这是守臣的职责,小吏有什么罪过?”他就收拾行装等着受责备,统帅没法追问才作罢。原来有个均惠仓,仓中没什么储备,赵必愿拿钱增买粮食,使仓储达二千石。赵必愿极力主张实行义役法,在乡里间选择善良的人,让他们负责推算财产编排户籍等任务,出资买田帮助服役的人,于是劝勉有资产的人家,有被感化的人,拿出自己的田产进行倡导。于是在全县推广,上下都觉得便利。台府听说后,将这个办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赵必愿任职期满,当地百姓一起为他修建祠堂,刻上碑文纪念他。赵必愿任处州知州,他向朝廷陈述折串纳银的弊病,他的建议都被采纳。赵必愿调到泉州任职,免除地基钱以及停止派官吏专卖铁器,劝各县实行义役。秋季天旱,赵必愿极力论说救灾政策,请求调拨两处粮仓的米赈济灾民。皇上下诏让他主管官告院并兼任台州知州,他完全继承祖父的为政作风,访察百姓的疾苦,抚恤贫困的人,修养济院,建陈璀祠堂,政事和教化都取得了成绩。端平元年,赵必愿以直秘阁的身份任婺州知州。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谈人们。赵必愿升为度支郎中。三京战败,达事十分紧急,诏令分条上奏防守策略,赵必愿讲十件事,这些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赵必愿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他被任命为右司郎中。发生火灾,赵必愿应皇帝诏命呈上密封的奏章,暂且担任吏部右侍郎。当时边事危急,赵必愿应皇帝的命令上疏说,他的谋划都切合事情的关键。淳祐五年,赵必愿以华文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多次推辞,没被答应。闽地百姓听说赵必愿到了,欣喜赞慕。赵必愿讲求忠厚信实以使风俗淳朴,在举行乡饮酒礼时,他表彰隐士,勉励老人,裁减寺院实封田地的数目。赵必愿刚到福建,就用军礼会见统帅,申明左翼军的调度之事,教导士兵要知道努力。赵必愿任官四年,多次请求辞官回乡,等朝廷召回他时,他又多次推辞,都没被允许。赵必愿去世,临终表文奏上,被赠为银青光禄大夫。
相关练习: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必愿,字立夫,广西经略安抚崇宪之子也。未弱冠,丁大母忧,哀毁骨立。服阕,以大父汝愚遗表,补承务郎。嘉定七年举进士,知崇安县,剖判如流,吏不能困。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革胥吏鬻盐之敝。擅发光化社仓活饥民,帅怒,逮吏欲惩之,必愿曰:“刍牧职也,吏何罪。”束檐俟谴,帅无以诘而止。旧有均惠仓,无所储,必愿捐缗钱增籴,至二千石。力主义役之法,乡选善士,任以推排,入资买田助役,则勉有产之家,有感化者,出己田以倡,遂遍行一邑,上下便之。台府以闻,下其式八郡四十八县。秩满,民共立祠刻石。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诏主管官告院兼知台州,一循大父之政,察民疾苦,抚摩凋瘵,修养济院,建陈瓘祠,政教兼举。端平元年,以直秘阁知婺州。至郡,立淳良、顽慢二籍,劝惩人户。迁度支郎中。三.京.兵败,边事甚亟,诏条上守御计,必愿言十事,皆切于边要。嘉熙元年,贻书政府,论边防事宜,授右司郎中。火灾,必愿应诏上封事。权吏部右侍郎。时边事急,必愿应诏言,区画皆中事机。淳佑五年,以华文阁直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三辞,不许。闽人闻必愿至,欣然叹羡。必愿忠信以厚俗,行乡饮酒,旌退士,奖高年,裁僧寺实封之数。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居官四年,累乞归,及命召,又三辞,皆不许。卒,遗表上,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赵必愿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B.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C.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D. 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二仓米振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后来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 年纪。
B. “三京”是古代三座京城的合称,宋朝时是指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
C. “义役”是南宋时由应役户出田或买田若干作助役田,所收田租以充应役费用。
D. “丁大母忧”指古代丧葬习俗中官员为母亲守丧,“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必愿为政注重改变地方风气。他任台州知州时,修养济院,建陈璀祠堂,教化上也取得成绩;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诫人们。
B. 赵必愿爱护百姓,做事有担当。他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却因此要给小吏治罪,赵必愿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表示愿意接受惩治。
C. 赵必愿出身官宦,有政治才能。他任崇安知县,剖决流畅,县吏难不倒他;他在全县实行义役法,上下都觉得便利,后来他又把义役法推行到八郡四十八县。
D. 赵必愿留心军事,为国家安全献计献策。边事紧急,他上奏防守计策,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他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被任命为右司郎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催科法,足者旌之,未足者宽以趣之,民皆感怿愿输。
(2)甫入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教士卒知劝。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赵必愿设立催科法,交足的给以表彰,没交够的宽限他们期限再催促,百姓都很受感动,愿意交纳。
(2)赵必愿刚到福建,就用军礼会见统帅,申明左翼军的调度之事,教导士兵要知道努力。
参考译文:
赵必愿,字立夫,是广西经略安抚赵崇宪的儿子。赵必愿不到二十岁时,遭祖母丧,因过度悲伤极其消瘦。服丧期满后,因祖父赵汝愚的临终表奏,赵必愿被补官为承务郎。嘉定七年,赵必愿考中进士,任崇安县知县,分析决断流畅,县吏不能难倒他。他设立催科法,交足的给以表彰,没交够的宽限他们期限再催促,百姓都很受感动,愿意交纳。赵必愿革除了胥吏卖盐的弊政。赵必愿擅自打开光化社仓,(发放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大怒,逮捕小吏要加以惩罚,赵必愿说:“这是守臣的职责,小吏有什么罪过?”他就收拾行装等着受责备,统帅没法追问才作罢。原来有个均惠仓,仓中没什么储备,赵必愿拿钱增买粮食,使仓储达二千石。赵必愿极力主张实行义役法,在乡里间选择善良的人,让他们负责推算财产编排户籍等任务,出资买田帮助服役的人,于是劝勉有资产的人家,有被感化的人,拿出自己的田产进行倡导。于是在全县推广,上下都觉得便利。台府听说后,将这个办法下达到八郡四十八县。赵必愿任职期满,当地百姓一起为他修建祠堂,刻上碑文纪念他。赵必愿任处州知州,他向朝廷陈述折串纳银的弊病,他的建议都被采纳。赵必愿调到泉州任职,免除地基钱以及停止派官吏专卖铁器,劝各县实行义役。秋季天旱,赵必愿极力论说救灾政策,请求调拨两处粮仓的米赈济灾民。皇上下诏让他主管官告院并兼任台州知州,他完全继承祖父的为政作风,访察百姓的疾苦,抚恤贫困的人,修养济院,建陈璀祠堂,政事和教化都取得了成绩。端平元年,赵必愿以直秘阁的身份任婺州知州。他到婺州后,设立淳良、顽慢两种户籍,以便劝谈人们。赵必愿升为度支郎中。三京战败,达事十分紧急,诏令分条上奏防守策略,赵必愿讲十件事,这些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嘉熙元年,赵必愿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他被任命为右司郎中。发生火灾,赵必愿应皇帝诏命呈上密封的奏章,暂且担任吏部右侍郎。当时边事危急,赵必愿应皇帝的命令上疏说,他的谋划都切合事情的关键。淳祐五年,赵必愿以华文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多次推辞,没被答应。闽地百姓听说赵必愿到了,欣喜赞慕。赵必愿讲求忠厚信实以使风俗淳朴,在举行乡饮酒礼时,他表彰隐士,勉励老人,裁减寺院实封田地的数目。赵必愿刚到福建,就用军礼会见统帅,申明左翼军的调度之事,教导士兵要知道努力。赵必愿任官四年,多次请求辞官回乡,等朝廷召回他时,他又多次推辞,都没被允许。赵必愿去世,临终表文奏上,被赠为银青光禄大夫。
-
夏日的南方像埋进火炉中,世人为一座座城邦倾倒,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柏油路面扭曲的热浪组成沉甸甸的情绪,压得心头喘不过气来。这座海滨小城,有着“最宜居城市”的金字招牌,夏日中有股莫名的情绪,和吹拂而来的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处】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意思1】看到斑斓的彩云想到美人衣饰 的华美,看到娇艳的花朵联想起美人如花似玉的容貌。 七个字把杨贵妃写 得如霓裳
-
上片叙事。“春流两岸桃花,惊涛极目吞天去”,首两句描绘春水汹涌的情景,气象雄迈壮阔。“春流两岸桃花”,不言江流的深碧,桃花的红艳,只拈出两岸红花夹绿水的图景,便呈示出春的芳香和美丽。">
-
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十《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所编著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以下是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十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起重光协洽,尽玄黓涒滩,凡二年
-
什么人这辈子都不会有小三? 答案:穷光蛋
-
【诗句】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出处】唐·马戴《灞上秋居》。【意思翻译】灞原上空萧瑟清冷的秋风秋雨,飘飘洒洒,一直下到傍晚才停下来。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之际,一群又一群 的雁儿自北向南接连不断地匆匆飞
-
此词题为《春晚》,实写“闺情”。“春晚”之时,深闺女性自有难以明言的复杂情怀,但作者并非女性,没有高超的水平,对于那种连作者本人都难以明言的情怀是不可能写得生动感人的。读完全词,就知道作者并未让那
-
《圣琵琶传闻》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闲步入林,过①一僧院。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②画,遂把③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
-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全词感情丰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