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吕氏春秋·骄恣》原文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5:01:17阅读:785

吕氏春秋

原文: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①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 春居②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③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晩也?寡人请今 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莫敢谏 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此得 失之本也。

  赵简子沉鸾徼④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 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来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⑤ 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礼督责于其臣矣。以礼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⑥之盛教。

(《吕氏春秋•骄恣》)

【注】①简:怠慢。②春居:齐宣王臣。③辟:同“避”。④鸾徼:赵简子臣。⑤绌:减损。⑥三代:指夏商周。

译文:

  亡国的君主,必定自我夸耀,必定自作聪明,必定轻视外物。自我夸耀就会怠慢士子,自作聪明就会专横独断,轻视外物就会无所防备。无所防备就会招致祸患,专横独断就会地位危险,怠慢士子就会上下阻塞。想不阻塞就必须礼遇士子,想不使地位危险就必须得到群众的拥护,想不招致祸患就必须周密防备。这三条是国君的重要原则。

  齐宣王建造大宫室,面积超过百亩,堂上有三百扇门。以齐国这样的大国,筹建了三年却没能建成,群臣没有人敢规劝齐王。臣子春居问宣王说:“楚王抛弃先王的礼乐,因而礼乐变得轻浮,我敢问楚国还有贤君吗?”宣王说:“没有贤君了。”春居说:“楚国朝廷中贤臣以千来计算,却无人敢劝谏,请问楚国还有直臣吗?”宣王说:“没有直臣了。”“现在您建造大宫室,其面积超过百亩,堂上有三百扇门。以齐国这样的大国,建造了三年却没能建成。群臣中没有人敢规谏,请问大王,齐国还有直臣吗?”宣王说:“没有直臣了。”春居说:“我请求回避。”便快步退出。宣王说:“春子!春子请回来!您为什么规劝我如此之晚呀?我愿意现在就停止修建宫室。”他立即召来主管记录的掌书官,说:“记录下来:我不肖,喜欢建造大型宫室,春子劝止了我。”规劝君主不可不审慎。无人敢劝谏宣王,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劝谏。春居想要劝谏宣王的愿望和别人是相同的。但他进谏宣王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宣王若没有春居,差一点被天下所耻笑了。由此说来,亡国的君主,多像宣王,然而他们的祸患就在于没有春居这样的谏臣。所以,劝谏国君的忠臣,也应遵从适当的方法进谏,对此不可不小心谨慎,这是劝谏成败的关键。

  赵简子将鸾徼淹死在河里,说:“我曾经爱好音乐美色,鸾徼就给我搞来;我曾经爱好宫室亭台,鸾徼就给我建造;我曾经爱好良马和赶车能手,鸾徼就给我招来。如今我爱好士子已经六年了,而鸾徼未曾推荐一个人,这是助长我的过失而废止我的善行。”所以像赵简子这样的人,是能够以义理督责自己的臣子了。能够以义理督责自己的臣子,那么,其国君就可以和他一道推行善事,而不可和他一道为非作歹;可以和他一道推行正直之事,而不得与他一道枉法徇私,这是夏、商、周三代盛行的教化。

相关练习:    


吕氏春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①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 春居②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③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晩也?寡人请今 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莫敢谏 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此得 失之本也。

赵简子沉鸾徼④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 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来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⑤ 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礼督责于其臣矣。以礼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⑥之盛教。

(《吕氏春秋•骄恣》)

【注】①简:怠慢。②春居:齐宣王臣。③辟:同“避”。④鸾徼:赵简子臣。⑤绌:减损。⑥三代:指夏商周。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轻物则无备         备:储备

B. 而乐为轻           轻:轻快

C. 箴谏不可不熟       熟:深思熟虑

D. 而鸾徼致之         致:招致

7. 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欲无壅塞,必礼士

想要不闭塞,必须礼贤下士。

B.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

即使有一千名大臣进谏,也没有人能劝阻楚王。

C 何谏寡人之晩也

为什么这么晚才劝阻我呢?

D. 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

可以跟他一起做正确的事,不可以跟他一起做错误的事。

8. 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②此三代之盛教。

9. 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这篇短文的标题是“骄恣”,请用现代汉语的短语形式概括君王骄恣的三种危害。

②分别用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齐宣王、赵简子对待骄恣的态度。

【答案】6. B    7. B   

8. ①齐宣王如果没有春居,几乎要被天下人耻笑了。

②这是夏商周三代的美好教化。   

9. ①傲视贤士 独断专行 无所积蓄

②齐宣王:善于纳谏(或知错就改)赵简子:铲除佞臣(或严惩谗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B项,而乐为轻,意思是“因而礼乐变得轻浮”。轻:轻浮。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选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B项,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意思是“贤臣以千来计算,却无人敢劝谏”,选项理解不正确。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微,如果没有;几,几乎;为,被。(2)三代,指夏商周三代;盛教,美好教化;整个句子是判断句。

【9题详解】

①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具备的能力即考查角度有: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细心。

题目是,这篇短文的标题是“骄恣”,请用现代汉语的短语形式概括君王骄恣的三种危害。相关内容在第一段。筛选相关句子有“自骄则简士,自智则,轻物则无备”,大意是“自我夸耀就会怠慢士子,自作聪明就会专横独断,轻视外物就会无所防备”。注意用自己的话概括。根据“简士”概括出“傲视贤士”;根据“专独”概括出“独断专行”;根据“无备”概括出“无所积蓄”。

②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并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题目是分别用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齐宣王、赵简子对待骄恣的态度。齐宣王在听到春居进谏后的表现是“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晩也?寡人请今 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大意是“‘春子!春子请回来!您为什么规劝我如此之晚呀?我愿意现在就停止修建宫室。’他立即召来主管记录的掌书官,说:‘记录下来:我不肖,喜欢建造大型宫室,春子劝止了我。’”,可见齐宣王的态度是“善于纳谏”或“赵简子”。而赵简子在意识到鸾徼“长吾过而绌善也”以后,干脆“沉鸾徼于河”,直接“铲除佞臣”。

参考译文:

亡国的君主,必定自我夸耀,必定自作聪明,必定轻视外物。自我夸耀就会怠慢士子,自作聪明就会专横独断,轻视外物就会无所防备。无所防备就会招致祸患,专横独断就会地位危险,怠慢士子就会上下阻塞。想不阻塞就必须礼遇士子,想不使地位危险就必须得到群众的拥护,想不招致祸患就必须周密防备。这三条是国君的重要原则。

齐宣王建造大宫室,面积超过百亩,堂上有三百扇门。以齐国这样的大国,筹建了三年却没能建成,群臣没有人敢规劝齐王。臣子春居问宣王说:“楚王抛弃先王的礼乐,因而礼乐变得轻浮,我敢问楚国还有贤君吗?”宣王说:“没有贤君了。”春居说:“楚国朝廷中贤臣以千来计算,却无人敢劝谏,请问楚国还有直臣吗?”宣王说:“没有直臣了。”“现在您建造大宫室,其面积超过百亩,堂上有三百扇门。以齐国这样的大国,建造了三年却没能建成。群臣中没有人敢规谏,请问大王,齐国还有直臣吗?”宣王说:“没有直臣了。”春居说:“我请求回避。”便快步退出。宣王说:“春子!春子请回来!您为什么规劝我如此之晚呀?我愿意现在就停止修建宫室。”他立即召来主管记录的掌书官,说:“记录下来:我不肖,喜欢建造大型宫室,春子劝止了我。”规劝君主不可不审慎。无人敢劝谏宣王,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劝谏。春居想要劝谏宣王的愿望和别人是相同的。但他进谏宣王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宣王若没有春居,差一点被天下所耻笑了。由此说来,亡国的君主,多像宣王,然而他们的祸患就在于没有春居这样的谏臣。所以,劝谏国君的忠臣,也应遵从适当的方法进谏,对此不可不小心谨慎,这是劝谏成败的关键。

赵简子将鸾徼淹死在河里,说:“我曾经爱好音乐美色,鸾徼就给我搞来;我曾经爱好宫室亭台,鸾徼就给我建造;我曾经爱好良马和赶车能手,鸾徼就给我招来。如今我爱好士子已经六年了,而鸾徼未曾推荐一个人,这是助长我的过失而废止我的善行。”所以像赵简子这样的人,是能够以义理督责自己的臣子了。能够以义理督责自己的臣子,那么,其国君就可以和他一道推行善事,而不可和他一道为非作歹;可以和他一道推行正直之事,而不得与他一道枉法徇私,这是夏、商、周三代盛行的教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千家诗《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题解与鉴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1],天寒白屋贫[2]。 柴门闻犬吠[3],风雪夜归人。 [作者简介] 刘长卿(725—789), ">

  •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意思翻译、赏析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三首》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

  • 食古不化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比喻一味守旧而不知变通。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顽固守旧」的表述上。 食古不化造句:01食古不化的人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02读古书要求甚解,不能食古不化,引喻失义。 03参考古代制度要

  • 王绩

    【生卒】:585—644【介绍】: 唐代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他是隋代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弟,隋时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因仕途失意而心灰意冷,于是弃官还乡。归

  • 娄师德雅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娄师德雅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武后)以夏官侍郎娄师德同平章事①。师德宽厚清慎,犯而不校②。与李昭德俱入朝,师德体肥行缓,昭德屡待之不至,怒骂曰:“田舍夫③!”师德徐笑

  • 《乞食》赏析

      《乞食》一诗,是陶渊明躬耕生涯之一侧面写照,至为真实,亦至为感人。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渊明归

  •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出处】唐·李商隐《为有》。【意思翻译】云母屏风内的妻子无比艳娇,京都寒尽则怕那短暂的春宵。【全诗】《为有》.[唐].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

  • 许浑《寄殷尧藩先辈》全诗赏析

    十载功名翰墨林,为从知己信浮沈。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带月独归萧寺远,玩花频醉庾楼深。思君一见如琼树,空把新诗尽日吟。

  • 经典浪漫的爱情诗句: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无题》 2、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五代)李煜《更漏子》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出自聂胜琼的《鹧鸪天》 鹧鸪天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