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徐世隆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弱冠,登金正大四年进士第,辟为县令。遵父属,遂辞官,益笃于学。
岁壬辰,父殁。癸巳,严实招致东平幕府,俾掌书记。世隆劝实收养寒素,一时名士多归之。壬子,世祖时方图征云南,以问世隆,对曰:“孟子有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夫君人者,不嗜杀人,天下可定,况蕞尔之西南夷乎!”世祖曰:“诚如卿言,吾事济矣。”
中统元年,擢燕京等路宣抚使,时中书省檄诸路养禁卫之羸马,数以万计,刍秣与其什器,前期戒备。世隆曰:“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上新临天下,京畿根本地,烦扰之事,必不为之。马将不来。”遂弗为备,马果不至。清沧盐课,前政亏不及额,世隆综核之,得增羡若干,赐银三十铤。二年,移治顺天,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三年,宣抚司罢,世隆还东平,后除世隆太常卿,兼提举本路学校事。
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谘访而后行,诏命典册多出其手。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因以图上,乞敕有司以时兴建。从之,逾年而庙成。遂迎祖宗神御,奉安太室,而大飨礼成。帝悦,赏赐优渥。俄兼户部侍郎,承诏议立三省,遂定内外官制上之。七年,迁吏部尚书,世隆以铨选无可守之法,为撰《选曹八议》。
九年,为东昌路总管,专务以德率下,不事鞭箠,吏不忍欺,民亦化服,期年而政成,郡人颂之。十四年,起为山东提刑按察使。时有妖言狱,所司逮捕凡数百人,世隆剖析诖误者十八九,悉纵遣之。十五年,移淮东,会征日本,世隆上疏谏止,语颇剀切,当路者不即以闻。已而帝意悟,其事亦寝。
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召为集贤学士,皆以疾辞。二十二年卒,时年八十。(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译文:
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二十岁中金正大四年(1227)进士,朝廷任命他做县令。后来遵循父亲的嘱托,世隆便辞官而更加努力学习。
壬辰年,父亲去世。第二年,严实招他到东平幕府,让他做掌书记。世隆劝严实收养贫困书生,因而一时间许多名士都投奔而来。壬子年,世祖当时正打算征讨云南,向世隆询问相关的事。世隆说:“孟子说过‘不是好杀人的君王能统一天下。’统治人民的人,不嗜好杀人能统一天下,何况小小西南蛮夷呢!” 世祖说:“果真像您所说,我的事情就成功了。”
中统元年(1260),徐世隆被提升为燕京等路宣抚使。这时中书省发公文令各路饲养禁卫军瘦弱的马,多达数万匹,草料和其它器物应当先期准备好。世隆说:“军马以前都是在北方放牧,没有在南方饲养的。皇上刚刚即位,京城附近作为国家的根本之地,这种烦扰百姓的事,皇上肯定不会做。马将不会送到这里来的。”于是没有准备,马果然没被送来。清沧地区的盐税,前任宣抚使总是亏空达不到定额,世隆综合查验,得以增加了若干盈余,朝廷赐他白银三十铤。二年,调职顺天府,年成不好,闹饥荒,世隆打开粮仓赈济百姓(或借粮给百姓),保全救活了很多人。三年,宣抚司被废除,世隆回到东平。其后世祖任命他为太常卿兼提举东平路学校事。
至元元年(1264),调任世隆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都先征求他的意见后再施行,皇帝诏令和宫中典册大多出自世隆之手。世隆上奏:“陛下您在中原做皇帝,就应当按照中原的礼仪办事。最高的礼仪,首先是祭祀,而祭祀一定要有祖庙。”趁机把图纸呈上,请求下令有关机构在适当的时候兴建。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过了一年祖庙就建成了。于是迎接祖宗的牌位,安放在祖庙的正室奉祀,祭祀的大飨礼就完成了。皇上高兴,对他的赏赐很丰厚。不久世隆又兼任户部侍郎,受皇帝之命商量设立三省,于是他确定朝廷内外的官制并呈献给皇上。至元七年,升为吏部尚书,因为选任官吏没有可依据的章程,所以他为此撰写了《选曹八议》。
至元九年(1272),任东昌路总管,注重以德行做属下的表率,对部下不用鞭打等刑罚,官吏们不忍心欺骗他,百姓也受到感化,心悦诚服,仅仅一年政绩卓著,当地的百姓都称颂他。至元十四年,他被任命为山东提刑按察使。当时有一桩传播妖言的案件,主管官员共逮捕了数百人,世隆加以甄别,误捕者十之八九,便把他们都放了回去。十五年转任淮东提刑按察使,恰逢世祖准备征讨日本,世隆上疏劝谏阻止,说的话很切中事理,当权者没有及时把它报告给皇帝。不久皇帝心里明白了,这件事也就被搁置下来了。
十七年世隆被召为翰林学士,又被召为集贤学士,他都称病不就任。至元二十二年去世,享年八十。
相关练习:
元史
徐世隆传
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弱冠,登金正大四年进士第,辟为县令。遵父属,遂辞官,益笃于学。
岁壬辰,父殁。癸巳,严实招致东平幕府,俾掌书记。世隆劝实收养寒素,一时名士多归之。壬子,世祖时方图征云南,以问世隆,对曰:“孟子有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夫君人者,不嗜杀人,天下可定,况蕞尔之西南夷乎!”世祖曰:“诚如卿言,吾事济矣。”
中统元年,擢燕京等路宣抚使,时中书省檄诸路养禁卫之羸马,数以万计,刍秣与其什器,前期戒备。世隆曰:“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上新临天下,京畿根本地,烦扰之事,必不为之。马将不来。”遂弗为备,马果不至。清沧盐课,前政亏不及额,世隆综核之,得增羡若干,赐银三十铤。二年,移治顺天,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三年,宣抚司罢,世隆还东平,后除世隆太常卿,兼提举本路学校事。
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谘访而后行,诏命典册多出其手。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因以图上,乞敕有司以时兴建。从之,逾年而庙成。遂迎祖宗神御,奉安太室,而大飨礼成。帝悦,赏赐优渥。俄兼户部侍郎,承诏议立三省,遂定内外官制上之。七年,迁吏部尚书,世隆以铨选无可守之法,为撰《选曹八议》。
九年,为东昌路总管,专务以德率下,不事鞭箠,吏不忍欺,民亦化服,期年而政成,郡人颂之。十四年,起为山东提刑按察使。时有妖言狱,所司逮捕凡数百人,世隆剖析诖误者十八九,悉纵遣之。十五年,移淮东,会征日本,世隆上疏谏止,语颇剀切,当路者不即以闻。已而帝意悟,其事亦寝。
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召为集贤学士,皆以疾辞。二十二年卒,时年八十。(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益笃于学 笃:专心
B. 吾事济矣 济:成功
C. 其事亦寝 寝:被搁置
D. 时有妖言狱 狱:监狱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去世之后,徐世隆被严实招到东平幕府做掌书记,并劝严实收养贫困书生,因而使他获得天下许多名士。
B. 徐世隆在处理清沧地区盐税问题时,综合查验,改变了前任亏空的状况,增加了若干盈余,深得朝廷赏识。
C. 徐世隆调任淮东,上疏劝谏阻止世祖征讨日本的行动,言语切中事理,立即得到皇帝和当权者的认可。
D. 在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任上,徐世隆对朝政的推行、皇帝诏令和宫中典册的拟定作出了很大贡献。
8. 请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9. 徐世隆对饲养禁卫军数万匹瘦弱马一事不做准备的理由有哪些?
答案:
6. D 7. C
8. (1)年成不好,闹饥荒,世隆打开粮仓赈济百姓(或借粮给百姓),保全救活了很多人。
(2)(盲人)遇到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9. 军马不宜于南方饲养;京城附近是国家根本之地,不宜养马;皇帝刚即位,时机不对;不能烦扰百姓。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做本题时,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D项, “狱”意为“案件”。故选D。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对比。C项,“立即得到皇帝和当权者的认可”错误,原文说“当路者不即以闻。已而帝意悟,其事亦寝”,意思是:当权者没有及时把它报告给皇帝。不久皇帝心里明白了,这件事也就被搁置下来了。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失分。平时训练随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得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要点:“岁”,年成,收成;“发廪”,打开粮仓;“贷之”,借粮给百姓,赈济百姓;“全活”,保全救活。
(2)要点:“持”,护持,保护;“颠”,跌倒;“焉”,何必,怎么;此句为省句,补充主语“盲人”。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回到原文,确定答题区间,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从全文可知,徐世隆对饲养禁卫军数万匹瘦弱马一事不做准备的理由主要在第三段,从第三段“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可以看出徐世隆认为南方不适宜养马;从“京畿根本地”可以看出徐世隆认为京城附近是国家根本之地,不能养马;从“上新临天下”可以看出徐世隆认为皇上刚刚即位,养马的时机不对;从“烦扰之事,必不为之”可以看出徐世隆认为现在养马等于烦扰百姓,所以不可以做。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二十岁中金正大四年(1227)进士,朝廷任命他做县令。后来遵循父亲的嘱托,世隆便辞官而更加努力学习。
壬辰年,父亲去世。第二年,严实招他到东平幕府,让他做掌书记。世隆劝严实收养贫困书生,因而一时间许多名士都投奔而来。壬子年,世祖当时正打算征讨云南,向世隆询问相关的事。世隆说:“孟子说过‘不是好杀人的君王能统一天下。’统治人民的人,不嗜好杀人能统一天下,何况小小西南蛮夷呢!” 世祖说:“果真像您所说,我的事情就成功了。”
中统元年(1260),徐世隆被提升为燕京等路宣抚使。这时中书省发公文令各路饲养禁卫军瘦弱的马,多达数万匹,草料和其它器物应当先期准备好。世隆说:“军马以前都是在北方放牧,没有在南方饲养的。皇上刚刚即位,京城附近作为国家的根本之地,这种烦扰百姓的事,皇上肯定不会做。马将不会送到这里来的。”于是没有准备,马果然没被送来。清沧地区的盐税,前任宣抚使总是亏空达不到定额,世隆综合查验,得以增加了若干盈余,朝廷赐他白银三十铤。二年,调职顺天府,年成不好,闹饥荒,世隆打开粮仓赈济百姓(或借粮给百姓),保全救活了很多人。三年,宣抚司被废除,世隆回到东平。其后世祖任命他为太常卿兼提举东平路学校事。
至元元年(1264),调任世隆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都先征求他的意见后再施行,皇帝诏令和宫中典册大多出自世隆之手。世隆上奏:“陛下您在中原做皇帝,就应当按照中原的礼仪办事。最高的礼仪,首先是祭祀,而祭祀一定要有祖庙。”趁机把图纸呈上,请求下令有关机构在适当的时候兴建。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过了一年祖庙就建成了。于是迎接祖宗的牌位,安放在祖庙的正室奉祀,祭祀的大飨礼就完成了。皇上高兴,对他的赏赐很丰厚。不久世隆又兼任户部侍郎,受皇帝之命商量设立三省,于是他确定朝廷内外的官制并呈献给皇上。至元七年,升为吏部尚书,因为选任官吏没有可依据的章程,所以他为此撰写了《选曹八议》。
至元九年(1272),任东昌路总管,注重以德行做属下的表率,对部下不用鞭打等刑罚,官吏们不忍心欺骗他,百姓也受到感化,心悦诚服,仅仅一年政绩卓著,当地的百姓都称颂他。至元十四年,他被任命为山东提刑按察使。当时有一桩传播妖言的案件,主管官员共逮捕了数百人,世隆加以甄别,误捕者十之八九,便把他们都放了回去。十五年转任淮东提刑按察使,恰逢世祖准备征讨日本,世隆上疏劝谏阻止,说的话很切中事理,当权者没有及时把它报告给皇帝。不久皇帝心里明白了,这件事也就被搁置下来了。
十七年世隆被召为翰林学士,又被召为集贤学士,他都称病不就任。至元二十二年去世,享年八十。
-
鼎湖弓剑的解释?鼎湖弓剑的典故与出处 参见〔黄帝登仙〕。宋·王安石《英德殿上梁文》
-
亦译为“画廊派”或“斯多亚派”。公元前4世纪由芝诺(季蒂昂的)在雅典创立。因其讲学的厅堂有彩色壁画的柱廊,故名“斯多亚”(意即画廊派)。斯多葛派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发展时期。早期(公元前4至前2世
-
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
-
《桃花扇》中的“违碍”情绪 《桃花扇》一剧从其所描写的题材,就决定了它必定包含怀念故国的情感。作者并不回避这一点,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说:“昨在太平园中
-
1李回归被打了。李回归被打的第二天下午,派出所一高一矮两个女警察找到他和徐澳门在芙蓉街上租住的小屋。那一刻,午后的陽光射进来,把房间照得通明。照在地板上,反射着暖烘烘的金色光泽,就像屋里着了火。铺着雪
-
【4647】中国巨变:地球上最伟大的变革(〔英〕休·佩曼著,万宏瑜译,人民出版社,25.9万字,2019年9月第1版,58元)△13章:绪言——中国和日益被颠覆的世界;①中国的变革原则和地球上最伟大的
-
[定义]用愤恨的言语表达对事物极端不满的态度和情绪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使气。">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出处】唐·王维《汉江临眺》。【翻译】 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眺,只见茫茫古 楚之地与浩瀚的三湘相接,汹涌的汉江入荆江又与长江九渠相汇。两句 诗,形肖语工,勾勒出了汉江雄
-
作者: 张俊山 乌尔法特同是一个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
-
庄子·外篇·骈拇【原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 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 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