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4:44:58阅读:230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全文: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全文翻译:

朝服绶带遗弃在尘世之境,赶赴青山拜谒佛教道场。黄金为绳显示觉悟之路,乘上宝筏渡过惑人迷川。岭上高树拢聚构成飞栱一般,岩上红花盛开掩盖山谷的泉水。佛塔高耸是海上日出的标志,佛楼雄伟依傍大江烟云缭绕。佛烟香气传遍欲界色界无色界,佛钟敲响声连万壑千川。手中念珠如秋日莲子成熟满把满串,繁茂的松树团团圆圆如月。鸟儿相聚疑是为听法而来,龙王亦来参加原为护法而来。惭愧我无洋洋兮若江河般的流水声韵,可以混为伯牙的琴上之声。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字词句解释: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李白好友。

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此代指官职。

梵(fàn)筵(yán):佛教道场等宗教仪式。唐陈子昂《夏日游晖上人房》诗:"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金绳: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典出《法华经》。王琦注:"《法华经》:国名离垢,琉璃为地。有入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觉路:犹言"觉悟之路"。

宝筏:指船。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迷川:指众生为欲念所蔽而陷于迷障的生活,与"苦海"的意思相类似。

栱(gǒng):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隋炀帝《月夜观星》诗:"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

江烟:指江上的云气、烟霭。唐徐彦伯《采莲曲》:"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香气:指佛寺里的香火烟雾。三天:即"三界"的意思,佛家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这里的"三天下"犹言"天下"。

"鸟聚"句:王琦注:"《法苑珠林》:舍卫国涯树梢舍众集之时,猕猴飞鸟群类数千悉来听法,寂寞无声,事竟即去,各还所止。"

"龙参"句:佛教认为龙王护持佛法。

流水韵:指美妙的乐曲。

伯牙弦:《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广"。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朱绂"此处用以指代游者,正显示其身份之尊贵。"尘境"与"梵筵"相对,一指世俗生活的地方,一指超脱红尘的佛寺。诗人陪同这位贵人离开了世俗的境地,来到这青山环抱之中拜谒佛寺。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两句纯用佛典当中的用语。"这两句是说佛法能开启众生觉悟的道路,能超度众生脱离迷川,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诗人这里是借眼前之景既赞颂了佛寺、佛法,又赞颂了来游禅寺的人。

"岭树攒飞拱"以下四句是从宏观上描绘佛寺之壮观,也是诗人刚入禅寺所看到的景色。山岭上茂密的树木簇拥着寺庙的飞栱;岩石边的繁花覆盖着谷中的幽泉;寺中的高塔,高耸入云,似乎凌驾于海日之上;而雄伟的殿宇,气势非凡,又好象超出于江烟之上。"海日"、"江烟"在这里无非是用以烘托"塔形"与"楼势",不一定意味着这禅寺真的在海边江上。所以对诗意的解释不必过于拘泥。这四句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用词精妙。"攒"、"覆"、"标"、"出"四个字把环境的幽美,庙宇的雄伟写尽写足了,也写活了。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随着这两句诗的展开,诗人之笔深入到了佛堂之中。由此可以体会到全诗似乎是由外而内逐步深入的。佛寺里的香烟弥散于"三天下",宏亮的钟声在千丘万壑之间回荡不绝,象征着佛门广大,其影响正普及于天下。这两句诗气魄宏伟,正是李太白的一贯诗风。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这是进入到禅堂深处了。这两句虽仍是写景,却隐含着佛理。秋天荷叶上布满了晶莹的露珠,繁茂的松树已亭亭如盖。这两句描摹景色,细致入微。"已"、"初"两字用得十分确切,"圆"、"满"更是语带双关。"圆","满"两字一方面赋于荷珠、松盖以鲜明的形象和勃勃的生机,准确地传达出荷珠松盖的神韵情致;另一方面又隐含着禅机。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有一节"说圆"写道:"释书屡以十五夜满月喻正遍智"。他广征博引上座大众诸部经典,如《文殊师利问菩提经》《杂阿含经》《增壹阿含经》等等中的各类例子。可见以"圆""满"作为"如来智慧"的形容在佛家经典中是比较普遍的,所以人们也说功德圆满之类的话。诗人在这里揉诗意禅趣于一体,可谓巧妙之至。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两句进一步借写景点明身在佛寺,也像"鸟"与"龙"一样受到佛理佛法的薰染,体验到佛法的威力。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两句借用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自谦和的诗愧非知音。《吕氏春秋》载:伯牙鼓琴,遇钟子期,伯牙志在泰山,子期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

李白一生与道教关系密切,自称"臣是酒中仙",以贺知章赠给的佳号"谪仙人"自傲。但是他与佛教的关系也同样十分密切,他自称"青莲居士",并有诗言道:"金粟如来是后身。"据有人统计,与李白交游的僧人有三十余人,他还曾从两位高僧学法。他寄居过的佛寺寺院有名可考的便有二十余座,他写的有关佛教的诗文有五十多篇。李白在这首诗中用了大量应景的佛家典故,胡震亨曾说道:"诗家拈教乘中题,当既用教乘中语义,旁撷外典补凑,便非当行。"李白在这首诗中基本上是为了应景而用佛典语,但他用得精工,用得巧妙,景语佛语熔于一炉。这就表现了他的诗学佛学造诣均卓越非凡。这首诗音律精严,对仗工稳,是一首典型的律诗。确实,最能表现李白心胸、抱负、胆识的是他的乐府古风之中的许多不朽之作,但这首诗虽是应酬之作,仍表现出他超凡脱俗的横溢的才华,于"端整"中不失"飘逸"。诗中没有明写游禅寺,但几乎每一句每一字都不离一个"禅"字,使人一下子便能悟到诗人说的是禅寺,这些地方也可见诗人深厚的功力。

这首诗也许不能代表李白诗作中主要方面,但正因为其独特更说明了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恰如要全面地了解杜甫,除了"三吏"三别"之外,《秋兴八首》也不可不读一样,读读这首诗,对全面了解李白是会有帮助的。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白居易《忆江南》全诗赏析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玉阶怨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李白

    《玉阶怨》由唐代李白所创作。以下是玉阶怨全诗、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玉阶怨全诗原文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玉阶怨全诗意思玉石台阶已经盖上了一层露水,露水把罗

  • 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

    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出自宋代文天祥的《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

  • 中考必背文言文翻译

    中考必背文言文翻译   在中考前,我们一定要背诵好语文的文言文,了解它的意思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中考必背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

  • 蔡泽传文言文翻译

    蔡泽传文言文翻译   蔡泽传是史记中的一个经典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蔡泽传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

  •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意思翻译、赏析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出自唐代王维的《陇西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五

  • 对德国民间文学的重视整理——海德堡浪漫派

    对德国民间文学的重视整理——海德堡浪漫派1805年,德国中部的海德堡有一群志趣相投的青年作家创立了一本刊物《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浪漫派。主要作家为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与长于理论的耶拿派相比,海德堡派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全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

  • 文言文应该怎样复习

    文言文应该怎样复习   文言文做题经常出错,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你认为懂了,但是实际没有懂。另外一种情况,是你懂的是一个大略,题目总是在很具体,或者很细微的地方考察你,可能你粗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