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出自宋代柳永的《采莲令·月华收》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道、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参考翻译
英译
LIU Yong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Lotus Picking
Moonlight has faded, pale are clouds in the frosty sky of dawn.
Travellers heading west must be feeling the hardship.
Her delicate hand mine holds,
To see me off to the main road, she opens the squeaky crimson door.
She with her charming face stands at the roadside,
In teary reticence, how could I bare to look back with a broken heart?
A small canoe let the oars rush it to waves cleave through,
Seemingly voracious for the scenery on the road, yet the parting gloom
Has caused a million thoughts to entangle,
Yet as I wallow in regrets, to whom could I open my heart to?
When I do look back, gone are the towers of the town,
Beyond the cold waters and skies, only a few trees are visible in the brume.
注释
译文
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天色已黎明。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临去前,我只顾准备走,行色匆匆,哪知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呢!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注释
1.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2.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
3.轧轧: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
4.争忍:怎忍。
5.方寸:指心绪,心情。
6.脉脉:含情貌。
参考赏析
赏析
此词描写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情。由于作者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上阕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的情态,“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作者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开门有“轧轧”之声,而女子的送行却“无言有泪”,有声与无声前后照应,构成了一种更加令人断肠的凄惨画面。下阙写自己的落寞情绪,与心爱的女子分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一切静止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和心爱的人就不会分离了,爱就能永恒。可惜那不解人意的扁舟匆匆前行,不长时间,心上人所居的城市就不能再见了。
全词写到这里,作者已经把离别之苦倾诉殆尽了,为了更强调凄苦悲切的气氛,作者用写景作为结束语:清寒的江流那边,只剩下烟云笼罩的两三棵树!这种以景言情的写法在古词曲中并不少见,但此词把景致的描写放在全词的末尾,这就好比古歌曲中的“乱”,把前此所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邓拓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
-
皇帝之妻称为“后” 【点睛之笔】 “后”原是君主的意思,并不是指皇后。在周朝以前,天子的妻子都被称为“妃”。 【经典解读】 在《诗经》中说:“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注解说:“后
-
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南山削秀蓝玉合,小雨归去飞凉云。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竹栅锁池痕。郑公乡老开酒尊,坐泛楚奏吟招魂。
-
骑驴看唱本 歇后语:走着瞧
-
文言文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法眼独契重。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法灯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眼曰:“汝辈轻渠不得。”翻译金陵地方有个清凉
-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出自唐代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八首》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
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文言文翻译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
-
“子夜吴歌·夏歌古诗拼音版(李白)”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子夜吴歌·夏歌古诗拼音版《 子zǐ夜yè吴wú歌gē · 夏xià歌gē 》唐táng · 李lǐ白bái镜jìng湖hú三sān百
-
姜白石词素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这首《惜红衣》词,颇能见其特色。白石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小序述作词的起源。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丁未),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水
-
原文酬张少府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词句注释⑴酬:以诗词酬答。张少府:当指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