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原文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词句注释
1、黄鹂:黄莺。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窗含。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4、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5、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白话译文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赏析
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境界开阔,情志高远。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出语雄健。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这是一张航拍照片。是1927年由日本人拍摄的。1927年,飞机的轰鸣,让这座柔性的城市深感不安。这个怪物,它像一个色鬼,擦着人家的屋檐,擦着垂柳的树梢,贪婪地饕餮着城市每一张一闪而过的面孔,每一片亮丽
-
施闰章过湖北山家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作者简介 施闰章(1619—1683年),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
-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出处】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应制》。【译注】雄伟的长安城上,云雾缭绕, 一片迷茫的雾霭托出一对突兀的凤阙,它直欲凌空腾飞。茫茫春雨
-
游观音崖记 [明]都穆 ①丁卯春,来官南都,地称佳丽,凡山之近而可游者,往往游之。闻观音崖屹立长江之上,为天下绝景,独以道远不及登。九月甲子,工部司务钱君,邀余及兵马梅君,为兹崖之
-
这首咏史诗,题为“广武”,是从阮籍“广武叹”着笔。广武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汴水自三室山广武涧绝流,广武山隔涧各有城堡,东为楚王城,西为汉王城。"> 国学《“过桥米线”的传说》赏析
“过桥米线”的传说 【点睛之笔】 过桥米线是云南的一种风味小吃。米线是用优质大米经水泡后加入酸浆蒸熟,碾压成条状的米制品。 【经典解读】 过桥米线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关于这道小吃,还有一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杨格 爱德华·杨格(EdwardYoung,1683—1765)英国启蒙运动时期诗人,感伤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温切斯特附近的一
-
新唐书原文: 哥舒矅,哥舒翰之子,字子明。八岁,玄宗召见华清宫,擢尚辇奉御。以翰陷贼,哀愤号恸,故吏裴冕、杜鸿渐等见之叹息。李光弼讨河北,曜请行,为光弼副。降安太清,救宋州有功,改殿中监,袭封为东都
-
高邮,我们共同的家乡 许多年了,汪曾祺的一本书,一直就放在我的手边,书已经很旧了。这是出版于1987年的《汪曾祺自选集》,里边收有汪曾祺不同时期写作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各种文体的作品。我读其中一篇《
-
景公令出裘发栗与饥寒注音版《 景jǐng公gōng令lìng出chū裘qiú发fā栗lì与yǔ饥jī寒hán 》 景jǐng公gōng之zhī时shí , 雨yǔ雪xuě三sān日rì而ér不bù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