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黄鹤楼》崔颢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3:59:56阅读:45

作品简介《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原文

黄鹤楼

作者:崔颢(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品注解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4.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5.萋萋(qī):草盛貌。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作品注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的骑鹤仙人。已:已经。乘:乘坐。去:离去。指离黄鹤楼而去。此地:这个地方。即黄鹤楼所在的黄鹤矶。空:副词,只,仅。余:剩下。○即题叙事,起调平稳自然。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副词。一旦,一经。千载:千年。悠悠:这里形容白云浮荡的样子。○即事抒怀,感叹宇宙无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这里指汉水平原。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武汉三镇之一。因在汉水北岸,故名。树:树木。全句意思是阳光照耀看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芳草:香草。萋萋:春草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描绘登楼所见景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太阳将要落山。乡关:故乡。何处是:意思是在何处。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寄寓故土之思。

白话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作品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品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黄鹤楼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该建筑也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英汉对照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THE YELLOW CRANE TERRACE

Cui Hao

Where long ago a yellow crane bore a sage to heaven,

Nothing is left now but the Yellow Crane Terrace.

The yellow crane never revisited earth,

And white clouds are flying without him for ever.

...Every tree in Hanyang becomes clear in the water,

And Parrot Island is a nest of sweet grasses;

But I look toward home, and twilight grows dark

With a mist of grief on the river waves.

作者简介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温庭筠《菩萨蛮》全诗赏析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保春露□朝华,秋波浸晚霞。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作品赏析【注释】:

  • 忍学《二十八 认猪不争》译文与赏析

    二十八 认猪不争二十八 认猪不争 曹节,素仁厚。邻人有失猪者,与节猪相似,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失猪自还,邻人大惭,送所认猪,并谢。节笑而受之。 【译文】 曹节,向来都很仁义厚道。邻居家丢失了

  • 《七绝·五云山》毛主席诗词赏析

    这首诗,与《看山》、《莫干山》写于同一时期,构成了毛泽东的“杭州山色”系列。">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意思翻译、赏析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出自唐代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

  • 给父亲的一封文言文的信

    给父亲的一封文言文的信 父亲大人膝下:  岁月蹉跎,男入学已经两载有余,然念及初时,天真无邪,父亲挂忧于心,寄厚望于男,舟车劳顿,与男共行,可谓情之深,爱之切。却几日光阴,竟离去。男

  •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出处】唐·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意思翻译】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全诗】《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

  • 陈宝全《风吹过李家山(组诗)》

    窗台上的李家山清晨,两个老人总会在窗台前像面对着万亩良田一样满足他们在花盆里种上了五谷杂粮这盆是椿树岔的小麦,这是水泉湾的玉米这是高崖洼的荞,还有那盆是檩子梁的胡麻……当一只青虫出现的时候他们跟初侍农

  • 梦到婴儿游泳是凶兆还是吉兆

    梦见婴儿游泳,得此梦,事业多得他人相助,求财者多受他人影响,身边小人多之迹象,近期如有与他人合作之事,应明辨是非。如做此梦,人情世故处理不良,多有与他人间争执之事。夏天梦之吉利,冬天梦之不吉利。

  • 朋党论文言文赏析及答案

    朋党论文言文赏析及答案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 苏曼殊《过蒲田》描绘沿途的秋景图

    蒲田是日本本州地名,在东京都大田内,面临东京湾,今羽田机场所在地。1909年初秋曼殊因思念义母河合仙而陪她旅行至逗子海湾。此诗即作于探母途中。"> 查看更多

相关栏目: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