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过蒲田》描绘沿途的秋景图
过蒲田·苏曼殊
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
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
蒲田是日本本州地名,在东京都大田内,面临东京湾,今羽田机场所在地。1909年初秋曼殊因思念义母河合仙而陪她旅行至逗子海湾。此诗即作于探母途中。
“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前二句就展现出一路海滨景色,成行的柳阴遮蔽着行道,直通海滨。上句从苏轼《西江月》“障泥未解玉骄”化出,但不说马骄而说“马蹄骄”则是只闻得得马蹄之声,正在柳阴深处,不必是眼之所见。然已令人感到可喜。下句才是视觉印象,海水正在退潮,白沙上留下退潮的痕迹,仿佛一步步追随着海水远去,海潮的气势比江潮更大。这句写视觉,也使人如闻潮声;与上句写听觉,却使人见玉一样,有通感效果。“银沙”比白沙在词采上华贵,而且能表现出沙白耀眼的光芒。
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人的行走,但已全是人行的感觉。沿着柳阴,他就走近海滨,而且蒲田已在眼前了。“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读者于是看见了帘招、茅屋、满山红叶和拾叶女郎,市郊景色,清丽如画。这里异国风味的是“冰旗”二字造成的,冰旗是冷饮店的标志,而冷饮是曼殊的嗜好,“尝在日本,一日饮冰五六斤,晚上不能动,明天饮冰如故。”(据郑逸梅《南社丛谈》)中国古代认为冷食伤身,除寒食节不冷食,故无冷饮店和冰旗这玩意儿,古诗中也只有酒旗而无冰旗,写出它就暗示出一种当地风俗,引人入胜,同时也富于异国情调。而诗中最美的一句却是:“满山红叶女郎樵”。要是如实写着“满山红叶女郎拾”或“女郎拾叶作柴烧”诗意画意都完了,这里照亮全诗做活全诗的,都是那个“樵”字。本来“樵”是打柴,与树枝树干发生关系,而不关拾叶之事。而打柴(“樵”)又往往是男子干的活计,与女郎无关。然而,拾叶的目的在于取得燃料,称之“女郎樵”固无妨也。这是作者造语的奇趣。
“满山红叶女郎樵”,还远远超出它所表现的实际生活内容,而成为一幅具有强烈美感的图画。傍海的一头枫林,红叶与女郎相互掩映,一个是秋意的所在、一个则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诗句将读者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那美的形式,而不是真的内容。“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创造的意境美,一点也不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差劲。虽然作者没有写他的停步,可知他已不觉停步;虽然作者没有形容那叶有多美,可知那叶是“红于二月花”的,人是美于二月花的。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又不同于文。这首诗以成功的范例告诉我们,通过锤炼使诗的语言富于魅力有多么重要。
-
永某氏之鼠文言文习题及翻译 这篇文章把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 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永某氏
-
【胆战心惊解释】形容害怕到极点。战:发抖,打哆嗦。也作“心惊胆战”。 【胆战心惊辨析】参见“大惊失色”。 【胆战心惊造句】 ①前面就是悬崖深渊,于是大家胆战心惊地往后退去。 ②岩
-
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
-
本报讯(通讯员林海波记者卓文秀)在“首届觉民讲坛”上,一位来自北京的国学教授向孩子们解读国学文化经典……近日,开发区教育局在觉民小学举办“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系列活
-
《醉吟先生传》的文言文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宦游三十载,将老,退居洛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先生安焉。
-
名片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内容。了解名片在历史上的情况,对于我们研究民俗和社会生活史,均有意义,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清代的名片。 名片,古称谒、名剌
-
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1.之 ①动词,去、到、往 寡助之至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二世杀之 《陈涉世家》 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
-
语义说明:指苦难来临,甘心承受。 使用类别:用在「安于困厄、积极承担」的表述上。 甘之如饴造句:01多年来簞食瓢饮的生活,别人不堪其苦,他却是甘之如饴。 02尽管从小家境清寒,为了求学,三餐不继,这种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
-
地震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