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回乡偶书》贺知章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3:53:03阅读:871

作品简介《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原文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词语注释

②老大:年纪大了,老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衰(cuī):减少,疏落。

⑥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lù),方圆三百余里。

翻译

其一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其二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

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

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赏析

其一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其二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英汉对照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COMING HOME

He Zhizhang

I left home young. I return old;

Speaking as then, but with hair grown thin;

And my children, meeting me, do not know me.

They smile and say: "Stranger, where do you come from?"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与李白、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饮中八仙”。诗赞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因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武则天证圣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jī ),有“清谈风流”之誉。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仅存诗二十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踏莎行·雾失楼台》赏析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贬谪郴州时旅店所写。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的环境,但景中有情,表现了他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论诗 赵翼 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导读】 赵翼(1727—1814)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 "> 史记·殷本纪第三原文及翻译 史记殷本纪全文翻译

    原文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

  • 卢挚《蝶恋花 予将南迈度间赠合曲张氏夫妇》全诗赏析

    前度归田菘下祝野店荒村,抚掌琵琶女。忽听梨园新乐府,离鸾别鹤清如许。歌管声残弦解语。玉*春泉,心手相忘庆。明日扁舟人欲去,

  •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   《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以下是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

  • 古文辞类纂《触詟说赵太后》全文

    触詟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出处】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意思翻译】常常想隐居山野之一丘,家园贫穷苦于没有财资。【全诗】《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唐].孟浩然.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北

  •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

  • 《老子·第六十九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 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①,不敢进寸而退尺②。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⑦。故抗兵相若⑧,哀者胜矣⑨。〔注释〕 ①主:指战争时的主动进攻。不敢为

  • 恶声恶气

    恶声恶气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恶声恶气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恶声恶气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