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长干行》崔颢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3:53:02阅读:277

作品简介《长干行》是唐代诗人崔颢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两人偶然水上相逢,初不相识,女子却找出话头和对方攀谈,终于并船而归。诗中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聪慧,憨厚如实的语言维妙维肖,非常可爱。这四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

原文

长干曲四首⑴

君家何处住⑵?妾住在横塘⑶。停船暂借问⑷,或恐是同乡⑸。

家临九江水⑹,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⑺,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⑻。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词句注释

⑴长干曲:一作“江南曲”,一作“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

⑵何处住:一作“定何处”。

⑶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⑷借问:请问,向人询问。

⑸或恐:也许。一作“或可”。

⑹九江:原指长江浔阳一段,此泛指长江。

⑺下渚:一作“北渚”。

⑻逆潮归:一作“送潮归”。

白话译文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家住在横塘一带。停船我来打听一下,或许我们还是同乡。

我家就临靠着九江,来去都在九江边上。我们同是长干的人,可我们从小不相识。

赏析

崔颢《长干曲四首》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下面是原中央大学教授沈熙乾先生对这组诗的赏析。

这组诗的前两首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船”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剩下最后一句,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自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自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作者简介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钓鱼记文言文翻译

    钓鱼记文言文翻译   钓鱼记是林昉写的一首文言文,以下是它的原文翻译,跟小编一起来阅读吧!  钓鱼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  钓鱼记  予①尝步自横溪,有二②叟分石(分别坐在

  • 古文辞类纂《归熙甫题张幼于裒文太史卷》全文

    归熙甫题张幼于裒文太史卷 文太史既没,幼于裒其平日所与尺牍,摹之石上。太史尊宿,幼于年辈远不相及,而往复勤恳如素交。吴中自来先后辈相接引类如此,故文学渊源,远

  • 一天一地

    一天一地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一天一地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天一地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文言文阅读题带答案翻译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文言文阅读题带答案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

  •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出处】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二》。【意思翻译】饮马渡秋水,秋水寒冷、冷风割面如刀;【全诗】《塞下曲四首·其二》.[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

  • 《汉魏六朝散文·孔稚圭·北山移文》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孔稚圭·北山移文》原文鉴赏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2。驰烟驿路3,移勒山庭4。夫以耿介拔俗之标5,潇洒

  • 《别老母·黄仲则》原文与赏析

    黄仲则搴帷别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黄仲则名景仁,江苏武进人,乾隆三十年考中秀才,直到四十一年清高宗东巡(俗称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召试列二等,授武英殿签书官,后纳资

  •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

  • 借箸的解释?借箸的典故与出处

    借箸的解释?借箸的典故与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郦)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

  • 大国大城

    【4227】大国大城(陆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万字,2016年7月第1版,49元)上、下篇9章:上篇——大国难题:[1]中国经济的欧洲化;[2]在集聚中走向平衡;[3]打破大国发展的“不可能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