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虞世南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咏风
虞(yú)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注释
1、逐:追逐,跟随。
2、共:同“供”,使得。
3、绕梁:指歌声“余音绕梁”。
翻译
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
赏析
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舞”、“歌”、“枝”、“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应制之作,情感常不由境发,除非正好触动心弦。又多为酒肉之宴,颂扬之歌,因而难以看出诗人独特性情。
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风 (李峤)
剪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 风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1、李峤的《风》中“剪”“催”二字用的极妙,请任选其一加以分析。
2、请分析这两首咏风诗在描写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
1、“剪”字巧用比喻,把风喻为剪刀,象剪刀一样扫落秋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秋风之迅疾。“催”字为“催促”之意,运用拟人手法,风促花开,暗示春风使万物生长,促发生机。
2、同:均用侧面描写,句句写风而不见“风”字,均借助外在事物表现风,使之具体形象,生动自然。
异:①李诗:白描,虞诗:渲染。
②李诗:巧妙地从两方面构思:季节方面,秋风能使树叶飘落,春风能使二月花开。草木荣枯,随风变化,道理平常,写来自然;风形成的奇景方面,风吹过江上,掀起巨浪,蔚为壮观;风吹进竹林,使万竿摇曳,幽韵无穷。另外,“三一二—千—万”几个数字巧妙入题:飘动人们的衣袖,传来美妙的歌声,吹得枝影摇曳,送来阵阵花香,把无形的风写得神态可亲,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闻得着,令人遐想不已。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字伯施,余姚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谥文懿。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书法理论著作有《笔髓论》、《书旨述》。编有《北堂书钞》160卷、《群书理要》50卷、《兔园集》10卷等,另有诗文集10卷行于世,今存《虞秘监集》4卷。
-
在定海城东有个上张家村,村后有一座百米高的狮子山,山南有个天然古洞,当地群众统称其“独角龙洞”。传说,从前在这洞裹住着一条独角龙,十分凶恶残暴,还经常变成美男子,半夜三更闯进民宅作怪。
-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诗歌的开始,使用了虚中带实的手法,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和感受。翰林院、集贤殿都在宫禁中,故言“晨趋紫禁中”。从表面看,又是“紫禁”,又是“金门”,不仅说明职务之重要,
-
人生底事辛苦①?杜被儒冠误②。读书,图:驷马高车③,但沾著者也乎④。区区⑤,牢落江湖⑥,奔走在仕途⑦。半纸虚名,十载功夫。人传梁甫吟⑧,自献长门赋⑨,谁三顾茅庐⑩。白鹭洲边住,黄鹤矶头去⑾,唤奚奴
-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参考翻译
-
文言文的解析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
-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出自南北朝《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
-
文沦若縠是关于描写水的词语.文沦若縠文沦若縠的拼音:wen lun ruo hu
-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出自清代袁枚的《十二月十五夜》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闷声的更鼓从远处一阵紧一阵地传来,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
-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赏析 【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
-
作品:朋党论 简介本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文章提出朋党历来有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以及君王要进君子之朋,退小人之朋的观点。文章虚实结合,论据充足,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