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出自宋代杜安世的《卜算子·樽前一曲歌》
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参考翻译
注释
①尊前:在酒尊之前。
参考赏析
赏析
这首词类白居易之《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像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抒情,妙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作者介绍
杜安世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
女儿子巴东三峡猿鸣悲,夜鸣三声泪沾衣。我欲上蜀蜀水难,踏蹀珂头腰环环。题解 “女儿子”属于西曲中的“倚歌”。《乐府诗集》中载“女儿子”二首,这里选一首。简析 南朝乐府的共同内容是所谓“郎歌妙意曲,侬亦
-
“春夜洛城闻笛全文意思解释”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全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全文意思解释: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
-
你知道为什么重阳节要赏菊、插茱萸吗? 答案:因为一个女是“阴”,男为“阳”。“重阳”即为“二男”。两男子在一起,“赏菊、插茱萸rdqu
-
韩退之送王秀才序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邪?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
-
《赵广汉传》“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广汉传 [汉]班固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
-
语义说明:比喻过时的事物。 使用类别:用在「衰落过时」的表述上。 明日黄花造句: 01、这份感情已是明日黄花,何必再提呢? 02、现在流行的事物,过些时都成为明日黄花。
-
名片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内容。了解名片在历史上的情况,对于我们研究民俗和社会生活史,均有意义,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清代的名片。 名片,古称谒、名剌
-
战国策·楚一·楚王问于范环《楚王问于范环》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楚王问于范环》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楚
-
余游四方,往往闻农夫细民冶情冶思之所歌谣[1],虽其辞为方言鄙语,而亦时有意义之存。其体不出于比、兴、赋三者[2]。乃知诗者,出于心之自然者也。世之士多自号为能诗,而何其有意义者之少也?盖自诗之道分为
-
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马上就要进入到高考总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了,对于文言文这一大板块的复习,不知道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了,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今天语文小编整理编辑了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