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出自元代赵孟頫的《岳鄂王墓》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岳飞墓上荒草离离,一片荒凉,只有秋草、石兽而已。
南渡君臣轻视社稷,可中原父老还在盼望着王师的旌旗。
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灭亡已成定局。
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诗,面对这样的景致无从吟起。
注释
⑴岳鄂王墓:即岳飞墓。在杭州西湖边栖霞岭下,岳飞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被权奸秦桧等阴谋杀害。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为鄂王。
⑵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
⑶石兽危:石兽庄严屹立。石兽,指墓前的石马之类。危,高耸屹立的样子。
⑷南渡君臣:指以宋高宗赵构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北宋亡后,高宗渡过长江,迁于南方,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渡。
⑸社稷:指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
⑹望旌旗:意为盼望南宋大军到来。旌旗,代指军队。
⑺嗟何及:后悔叹息已来不及。
⑻天下中分遂不支:意为从此国家被分割为南北两半,而南宋的半壁江山也不能支持,终于灭亡。
参考赏析
赏析二
这是一支悲愤的悼歌。岳飞的惨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岳飞虽然冤死,但他的英名却永远留在历代人民的心中。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岳飞为鄂王,旷世冤案得以昭雪,离岳飞被害已62年。岳墓建在风景秀丽的西湖岸边,岳飞虽封王建墓,但由于连年战乱,陵园荒芜,景象凄凉。这首诗以反映这样的现实入笔。
首联以离离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凉,冷硬屹立的石兽,更增添了几分悲思。接下来用南北君民作对比,谴责南宋当局苟安享乐、不思北进,同情中原父老忍受煎熬,遥望南师。颈联哀叹有望承担中兴重任的英雄岳飞悲惨死去,使天下南北中分以至南宋最终被蒙古人灭亡。作者在尾联悲痛地吟道:“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满含湖光依旧,河山易主的深沉的感慨。
作者以赵宋后裔的身份为冤死于赵宋王朝的岳飞,由衷地唱出这支哀痛伤惋的悼歌,分外感人。
赏析三
这首七律是作者瞻仰岳飞墓时所作,对岳飞屈死及由此而产生的恶果表示了极为沉痛哀悼之情,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表示了强烈的愤恨。
首二句写岳飞墓前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中四句用对比手法写南宋君臣的倒行逆施及由此产生的恶果,显示了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末二句收结全篇,在气氛上是承应首二句,在感情上是绾合中四句。
咏怀古人的诗作,一般都喜欢用典,但这首诗语言平易,基本上没有用典,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
岳飞是千古奇冤,历来有许多题咏、凭吊,这首却尤为沉痛。赵孟頫是宋朝的宗室,带有皇家血统,自然对宋朝的灭亡有比常人更近距离的体会。此时宋朝已经灭亡,宋人诗里常见的对敌人的叫嚣怒骂、挑战决斗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的无奈,对于此时的局势,再没翻身的可能了。
或许正因为赵孟頫看破这层,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当仁不让、毫不推辞,到了京城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此后官运亨通,做到了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当时指责赵孟頫的人不少,但今人当更宽容地看待。宋朝廷已经成了那样,赵孟頫已不能有什么作为。读书做官是当时士人的必由之路,隐居不仕固然是选择,积极有为又也无过错,不过无论怎么辩白,总有苛刻的评论不放过他,想把他牢牢钉在耻辱柱上。在元朝的诸多诗词中,这是首好诗,不能因人废言。
赏析一
这是一首怀古七律。此诗以岳坟的荒凉景象起兴,表达了对岳飞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并由此而联想到南宋君臣不顾国家社稷与中原父老,偏安东南一隅,以致最终酿成亡国惨剧。作为宋宗室,赵孟頫于亡国之际,面对岳坟追寻南宋衰亡之因,就不仅仅是客观的理性认识了。此诗结尾两句,即蕴涵着诗人无尽的家国之思、亡国之恨。
作者介绍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吕布传吕布传 【题解】 吕布(?-199),字奉先,东汉末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在今内蒙古包头)县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全文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
-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
-
晋献文子成室 晋献①文子②成室,晋大夫发③焉。张老④曰:“美哉轮⑤焉!美哉奂⑥矣!歌⑦于斯,哭⑧于斯,聚国族⑨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⑩领以
-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日:“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
-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岑参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
-
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
这支小令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高度的夸张。作者紧紧扣住蝴蝶之大,甚至夸张到了怪诞不经的程度。但是,怪而不失有趣,它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反复寻味,逼着人们去思索。从语言上看,小令恣肆朴野,浅近通俗,几无
-
赠卢徵君昆弟全文:明主访贤逸,云泉今已空。二卢竟不起,万乘高其风。河上喜相得,壶中趣每同。沧州即此地,观化游无穷。水落海上清,鳌背睹方蓬。与君弄倒景,携手凌星虹。赠卢徵君昆弟全文翻译:贤明的君主招徕人
-
信陵君救赵论 作者: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