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翻译赏析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作品注释
1、这首诗天宝元年(742)八月作于汴州(今河南开封)。大梁:战国魏都,唐时为汴州治所。却寄:回寄。匡城主人:即《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之“周少府”.匡城,唐滑州属县,在今河南长垣西南。
2、一从:自从。鱼钓:指隐居生涯。
3、十载:自开元二十二年作者“献书阙下”(《感旧赋》序)至天宝元年作此诗时,历时九载,“十载”乃举其成数。
4、谒天阶:谒见天子。
5、归沧浪:归隐林泉。
6、东郡:隋郡名,唐曰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岑此行大抵沿黄河先至滑州,再至匡城,复由匡城至铁丘,再到汴州。
7、日:《四部丛刊》作“夜”.故山:指作者的少室旧居。
8、铁丘:在今河南濮阳县北。
9、拔剌:象声词。鹅鶬:雁的别称。
10、南燕:唐滑州昨城县(今河南延津东),汉代曰南燕县。胙城与匡城紧邻,故此处以南燕代指匡城。
11、籍籍:形容名声甚盛。
12、玉壶:取高洁之意。
作者简介
岑参 (约715年-770年),中国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像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衰,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右内率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他弃官从戎,首次出塞,赴龟兹(今新疆库车),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两年后返回长安,与高适、杜甫等结交唱和。天宝十三载(754),他又再度出塞,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中任职约三年。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后来他到灵武,经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又历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765)出为嘉州刺史,因蜀中兵乱,他两年后方赴任。次年秩满罢官,流寓成都,卒于客舍。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之作,以风华绮丽见长。宋人许顗在《彦周诗话》中说“岑参诗意自成一家,盖尝从封常清军,其记西域异事甚多……古今传记所不载也”.岑参死后30 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后人集据此演变。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 》、《唐才子传》。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 》一篇,墓铭两篇。
-
侠的活跃引起了社会的振荡,这一振荡在当时生气勃勃的思想界迅速得到了反响,这便是墨家对于武侠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他们的活动与主张,为侠的诞生和生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墨家是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之间的一
-
20世纪中国回鹘佛教研究概述 杨富学 今天的维吾尔族(古称回鹘)约有700万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但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在9—15世纪间,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佛教徒,他们用回鹘语文翻译佛教经
-
风月宽闲地,溪山隐遯身。云边安井臼,竹里过比邻。洗术分岩瀑,烹芝束涧薪。柴门敲不应,疑是避秦人。
-
己亥岁(二首其一)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 ⑴己亥:为公元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的干支。 ⑵泽国:泛
-
朱弦三叹。宝瑟凝尘满。更奈芙蓉秋思晚。湘浦离歌欲断。往年尊俎风流。忆君送客江楼。此日江缕送客,忘怀赖有沙鸥。
-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
-
思远人①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②,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 ①思远人:晏
-
进学解 作者: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
-
蝶恋花 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翱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
新正已移至华下[1]。祠堂书院之事[2],虽皆秦人为之[3],然吾亦须自买堡中书室一所,水田四五十亩,为饔飧之计[4]。 秦人慕经学、重处士[5]、持清议[6],实与他省不同。黄精[7]、松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