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2:59:42阅读:72

原文

剑门道中遇微雨⑴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⑵,远游无处不销魂⑶。

此身合是诗人未⑷?细雨骑驴入剑门⑸。

注释

⑴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⑵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

⑶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⑷合:应该。未:表示发问。

⑸最后二句:典出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近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翻译

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陆游在南郑,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陆游在那时常常“寝饭鞍马间”(《忆昔》)。而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陆游去成都是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而担任安抚使的又是当时著名诗人,也是陆游好友的范成大。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他在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阁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读者“释句忘篇”。如果不联系作者平生思想、当时境遇,不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便易误解。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销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病起》)的写照。

“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不”(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销魂”。

引起“销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骑驴本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一个佳话。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说,作者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平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全文翻译赏析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译文]池塘里浮动着点点青苔,绿叶下传来黄莺的叫声。暮春天气,白昼渐渐延长,纷飞的柳絮轻轻飘荡在空中。 [出典]北宋晏殊《破阵子》 注:

  • 《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

  • 《黄超然参议和拙者去郡十五绝又以诗见寄属痰》鉴赏

    【原题】:黄超然参议和拙者去郡十五绝又以诗见寄属痰眩未能一一次韵且和二篇以谢

  • 百家姓《孙(sūn)》姓起源

    3 孙(sūn)3 孙(sūn) 【寻根溯源】 孙姓起源的头绪很多,主要有六大来源:一是出自芈姓。楚国令尹孙叔敖任职时,为官清廉,政绩卓着,被誉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

  • 白朴《水调歌头 予既赋前篇,一日举似京口郭义山》全诗赏析

    得之句,元者应谓水府,今止咏甲子及秋水篇事,恐未尽也,因请再赋。三元秘秋水,秋水一何多。江流滚滚无尽,淮汉人包罗。遥想灵官神府,坐阅潮头风怒,万里瞰沧波。浩荡没鸥鹭,喷薄出蛟鼍。马当山,牛渚渡,几人过

  • 《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具体的地点已不可详,总之是太行、黄河地区的一所古台,附近还有废弃的军事工事,气象十分荒凉。上片以“茫茫大块洪炉里”开头,作者并不直接从具体的景观着手,而是扩大到无垠的空间,也就是

  • 梦见客厅

    梦见客厅是什么意思梦见客厅,象征着你乐意展示给别人的那部分自我,还可能预示你会有朋友上门,或是收到朋友的消息。梦见客厅里高朋满座、热闹、干净的情景,预示你会有贵客临门,或有贵人相助。梦见你坐在家里的客

  • 作法自毙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比喻自作自受。 使用类别:用在「自取其祸」的表述上。 作法自毙造句:01这件事他是作法自毙,怨天尤人有何用? 02身为官员如果贪赃枉法,终有一天会作法自毙。 03商鞅虽然是作法自毙,但不也表

  • 《智伯国谏智襄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智伯国谏智襄子【原文】还自卫,三卿宴于蓝台[1],智襄子戏韩康子而侮段规[2]。智伯国闻之[3],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异于是。夫郤氏有车辕之难[4

  • 宿巫山下全文翻译(李白)

    宿巫山下全文: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宿巫山下全文翻译:昨夜在巫山下过夜,满山猿猴,连梦里都仿佛听到它们的哀啼。桃花漂浮在三月的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