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2:56:33阅读:418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出自唐代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参考赏析

鉴赏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说明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地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呈现孤单冷落之感。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反映了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静,格外的冷清,分外的沉寂。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十分巧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秋。杜牧时年三十五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无所视,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告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此诗便作于此时。唐制规定: “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这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离职。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荆飞擒蛟的解释?荆飞擒蛟的典故与出处

    荆飞擒蛟的解释?荆飞擒蛟的典故与出处 《吕氏春秋·知分》:“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

  • 李万华《沙枣与丽人》散文鉴赏

    沙 枣 沿大路前行,这是北方的大路,不论平展还是凹凸,总铺有一层松软黄土,脚步过处,黄土浮起来,飞在阳光的细线里,看上去是毛毛糙糙的一层薄雾。或者在戈壁的边缘,水流的声音成为一种渴望,稀疏的草总是无

  •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大学士傅恒知其欲以甲科进,乃不为请迁,二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口母忧归,病

  •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意思翻译、赏析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出自宋代吴文英的《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

  •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一文言文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一《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所编著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以下是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起阏逢阉茂六月,尽上章执徐

  • 《田真兄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田真兄弟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

  • 德莱塞与《美国的悲剧》

    德莱塞,西(1871—1945)是美国小说家,一八七一年八月二十七日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法特镇一个破产的小业主家庭。父亲原籍德国,一八四九年逃避兵役到了美国。德莱塞从十二岁开始谋生,当过店员、报童,学徒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的标志——《母亲》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的标志——《母亲》长篇小说《母亲》是高尔基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第一次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光辉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艺术珍品。《

  • 《燕姬曲》赏析

      此诗以乐府民歌体,歌咏一位燕京少女。前四句写这位女子的出游,着重表现她娇媚欢快。“春风”至“紫帘”四句,写出游归来,因沐浴大好春光而逗引的荡漾春心,以凄艳居处环境烘托、暗寓其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憧憬。

  • 千家诗《打球图》译文与注释

    打球图 阊阖千门万户开, 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龄已老韩休死, 无复明朝谏疏来。 【作者简介】 王安石(参见本书第148页 "> 查看更多

相关栏目: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