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参考翻译
翻译
翻译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注释
①松下茅亭:放眼亭外。
②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
③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
④云树:高大的树木
⑤苍苍:深青色,幽暗。
⑥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参考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借浊酒思念家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表
-
原文板印书籍(1),唐人尚未盛为之(2)。五代(3)时始印五经(4),已后(5)典籍(6)皆为板本(7)。庆历(8)中,有布衣(9)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10),每字为一印(11
-
天刚亮,火车就进了北京站。听说这儿离天安门不远,母亲不顾疲劳,要我领她去看看。登上天安門城楼,望着广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母亲感慨地说:“这么大的场子,该能种多少麦子啊!”母亲在北京的生活正式开始了。每
-
《先秦散文·论语·子华使于齐》原文鉴赏 子华使于齐①,冉子为其母请粟②。子曰:“与之釜③。”请益④。曰:“与之庾⑤
-
出差回来,我发现老徐独自坐在小区一角的石凳上,闷闷地咂着烟,无精打采地望着天。 我有些疑惑,悄悄近前,发现他嘴里还在自言自语。 我忍不住近前喊了一声,老徐,咋了? 老徐慢腾腾地将头一歪,瞥了我一
-
浅析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尽管文言有一些“缺点”,但纵观历史,客观地说,文言这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还是功大于过的。当然,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文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让位于白话已
-
1细细地揣摩,那无边无际里的动荡用鹅黄的笔触,挑动人世的苍茫那是万亩油菜花,在春天叩响心扉用千万抖动的花蕊说出兰陵的醉美让柔暖的心房,搁浅在人间此后,兰陵镌刻出的每一笔都裹挟着花朵的芬芳用心跳写下大地
-
初中语文复习:文言文成语 文言文成语部分 《<论语>十则》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常用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 2、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
-
肯堂肯构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肯堂肯构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肯堂肯构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原题】:尝为赵太社作章泉二字及匹纸写诗二十二首赵一再有诗因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