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2:42:49阅读:856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出自唐代岑参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注释

⑴萧治:作者友人,生平未详。

⑵开:消散。

⑶崔嵬(cuī wéi):山势高耸的样子。

⑷赤亭口:即赤亭守捉。《新唐书·地理志》:伊州“西经······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西经达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与伊、西路合”。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⑸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

⑹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一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

⑺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⑻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⑼晻霭(ǎn ǎi):昏暗的样子。寒氛:寒冷的云气。

⑽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阴崖:背阴的山崖。

⑾狐裘(qiú):用狐皮制的外衣。

⑿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

⒀走马:跑马。

参考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始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雪云凝集,终日不开,使人想见,天山之雪天上来,绵延无尽。“千峰万岭雪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这里,明写雪山,实咏白雪,因此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不是山使雪厚,而是雪使山高。这两句写出了天山雪的静态庄严。接下去,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天山雪已崔嵬高耸,却还在不断增高加厚。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为强烈,为第二部分具体叙述天山雪的特色作了充分的铺垫。

写天山雪的特色,仅用了八句,写出了雪的光华,写出了雪带来的严寒。白雪光华亮如明月,一句“能兼汉月照银山”,足以炫人眼目,更何况是汉家之月。“复逐胡风过铁关”,天山雪,不但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真是有声有色。奇寒是天山雪突出的特色,接下去六句,用夸张手法,由外及内,从各个角度叙写天山雪的奇寒。两河相交之处,水草肥美,本是鸟儿乐栖喜游之所,此时却因畏惧奇寒而绝迹;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轮台,驰道宽平,马儿在上面可以疾步如飞的,此时却因积雪成冰,马蹄踏上打滑而寸步难行;云雾和空气,往日是飘浮流动的,如今也已冷冻凝结;而那崇山峻岭的背阴处,挂上了千丈冰凌。将军身上的狐皮大袄,皮厚毛丰,该是很暖和的了,可将军蜷缩着身子躺着,冷得难耐;都护的佩刀多么坚硬,也几乎被奇寒冷冻而折断。这六句诗,写雪而不见雪,只抓住在雪的世界中的几件实物: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加以烘托映衬,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第三部分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细细体味,仍是处处有雪。送别时间,是大雪纷扬之时;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这一句“惟有青青松树枝”,意味甚浓,可以想见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岂不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边塞奇寒是难以忍耐的,戍边将士,却乐在其中。诵读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这首诗即作于这时期,约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时。

作者介绍

岑参

岑参(c閚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全诗赏析

    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赏析 《劳劳亭》是一首遣兴之作,并不是真的因为去劳劳亭送别友人才写的诗,所以诗中当然也就没有送别的具体场景

  •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出自唐代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

  • 与展成(清)汤传楹

    日来秋色绝佳,闲门兀坐[1],令我神爽都荆思与君家买一叶[2],薄游虎溪[3]。看露苇催黄[4],烟蒲注绿[5]。坐生公石上[6],游目四旷,秋树如沐,翠微之色染襟裙。仰听寒蝉咽鸣,老莺残弄。一部清商

  • 鲁共公择言拼音版注音版

    鲁共公择言注音版 鲁lǔ共gòng公gōng择zé言yán 梁liáng王wáng魏wèi婴yīng觞shāng诸zhū侯hóu于yú范fàn台tái 。 酒jiǔ酣hān , 请qǐng鲁lǔ君jū

  • 假门假事

    假门假事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假门假事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假门假事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其东门》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战国策·齐二·或谓齐王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齐二·或谓齐王《或谓齐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代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或谓齐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或谓齐王曰:

  • 利令智昏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形容受利欲迷惑,使得理智昏乱。 使用类别:用在「贪财图利」的表述上。 利令智昏造句:01他坦承自己一时利令智昏,才会盗用公款。 02利令智昏的法官竟贪赃枉法,轻饶了重刑犯。 03多年来,他利

  • 唐果《来自预言的质问》

    我们在一起我们在一起也没有别的事好做无非是我捡拾园子里的烟头你坐在廊前吐着烟圈等烟烧到手指才把烟头狠狠地扔进园子无非是我捡拾落叶然后,仰头看看树如果有干枯的叶子尚没来得及落下就让你抱着树干 猛摇睡眠集

  • 古文辞类纂《归熙甫汊口志序》全文

    归熙甫汊口志序 越山西南高而下倾于海,故天目于浙江之山最高,然仅与新安之平地等。自浙望之,新安盖出万山之上云。故新安,山郡也。州邑乡聚,皆依山为坞。而山惟黄山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