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2:11:50阅读:822

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出自唐代李涉的《牧童词》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注释

⑴朝(zhāo):早晨;日出的时候。

⑵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

⑶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⑷蓬蒿(hāo):“茼蒿”的俗称。

⑸黄犊(dú):小牛。

(6)荷:披着,背上。

参考赏析

鉴赏

诗的大意是: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中。沿河的陂岸,泉甘草美,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放到这儿来的牛可多着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牧童又何尝不想到山坡上和别的放牛娃去玩一会儿;可是讨厌的鸟儿,在天空盘旋。它们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怎能丢下不管呢?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这鸣声该不会是寻找触角的对象的信号吧?真叫人担心,一刻也不能离开它。此时,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那一边,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一面监视着这正在吃草的牛,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并且向牛说了下面两句警告的话。这话里是有个典故的。

原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这一横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牧童们谁都知道。“官家截尔头上角”,是这牧童挥鞭时随口说出来的。这话对无知的牛来说,当然无异“弹琴”,可是在牧童却认为是有效的恐吓。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唐朝自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内战不停。官府借口军需而抢夺、宰杀民间耕牛,是极常见的事。和张籍同时的诗人元稹在《乐府古题·田家词》里就有所反映:“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车驾车食牛肉。”连肉都被吃光,那头上两只角截下熬角脂,自然不在话下。这就是当时的客观现实。对于这种现实,张籍这诗里并未作任何描写,只是结尾时借放牛娃的口,轻轻地点了一下,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人民对官府畏惧和对抗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

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作者介绍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同位」

    [定义] 同一个词语在同一个句子中位于两个不同的动作行为之后,即同一句话中两个动宾短语的宾语是同一个词语,或者说,同一个词语充当同一句话中的两个宾语的一种修辞方式。">

  • 女人最喜欢男人什么地方又大又粗又硬? 答案:财大气粗腰板硬

    脑筋急转弯题目:女人最喜欢男人什么地方又大又粗又硬? 脑筋急转弯解析:财大气粗说明有钱,大家都喜欢有钱人。 脑筋急转弯答案:财大气粗腰板硬

  • 文化大繁荣与诗词复兴

    文化大繁荣与诗词复兴 一、学习党的文艺方针、路线对创作中华诗词的指导意义 (一)延安《讲话》是党的文艺方针、路线的精髓 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针对当时解放区文艺

  •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意思翻译、赏析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出自元代赵孟頫的《岳鄂王墓》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参考翻译翻译

  • 文言文断句与标点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与标点题解题技巧   1.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

  • 《比以拙诗戏调张籍不知作者已盈轴矣辄矣辄和》鉴赏

    【原题】:比以拙诗戏调张籍不知作者已盈轴矣辄矣辄和两韵

  • 景清借书文言文翻译

    景清借书文言文翻译   景清借书是一篇文言文,是明代《泽山杂记》中的一篇文章,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景清借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原文: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

  • 战国策·秦四·薛公入魏而出齐女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秦四·薛公入魏而出齐女《薛公入魏而出齐女》是一篇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下文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薛公入魏而出齐女》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

  • 梦到了自摸是凶兆还是吉兆

    梦见自摸,得此梦,事业多有他人之信任,财运有所提升之征兆,求财者不可与他人间勾心斗角,生活有不利之事。如做此梦,身边小人多者,与他人间多有彼此勾心斗角之迹象,生活有不利之事。冬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

  • 王维《陇西行》全诗赏析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作品赏析烽戍(一作火)断无烟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