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出处】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意思翻译】自分别以来,事情变化很 大,就像沧海变桑田一样,我们叙完话 时,天色已晚,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 沧海事:世事变化极大,如沧海变桑田 一般。
【鉴赏1】
诗人同表弟 (外弟) 久别重逢,千言万 语涌上心头。诗句就反映了这种倾诉别情的场面。诗人化用 “沧海桑 田”的典故,概括出二人谈及的是分别以后人事的种种变迁,以及作者 对安史之乱以来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弟兄促膝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 停下话音。“暮天钟”一语极为含蕴,既是日暮的标志,又显露出二人 叙谈得过于热烈,根本未感到黄昏降临,直到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 意识到已是傍晚。
【鉴赏2】
久别重逢, 乍见以后, 要有多少沧海 旧事互相诉说啊! 两个人刚说完话,便听到远处传来了寺院的阵阵钟 声,这才意识到已是日暮天暗的时候了。诗句描绘出了诗人与外弟欢聚时 情深话长的场面。诗句写得新颖别致,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暗喻了对社 会动乱的无限感慨。用“暮天钟”,巧点两人的情深意长,竟然丝毫未 觉天色已晚,直至钟声入耳才晓。由此可见,“钟”这一器物在这两句 诗中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注: 沧海事,指动荡剧烈、变化巨大的世事。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久别重 逢,畅叙不止的情景。[例]“别来沧海 事,语罢暮天钟。”我们曾经相聚过,阔 别多年,老友重逢,多少往事,历历在 目,直谈到暮色降临,直谈到北斗高挂, 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想说的话儿太 多。(徐培杰《我们曾经相聚过》)
二、形 容分别后发生的事情或变化太多,说也 说不完。[例]春上,正播下希望的时 候,我患了重感冒,亏了仁贵大叔的“帮 忙”;在田野里通版通版登载套金广告, 发布农事新闻的十月,我却要去县里进 修,又亏了水莲嫂子一行的“打劫”…… 唉,别来沧桑事,语罢暮天钟,不说了。 (慧子《月亮走,我也走》)
【全诗】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释】 ①外弟:表弟,所指未详。②十年离乱:长时间的动荡与分离。作者幼年便历经“安史之乱”,此后,又目睹社会的不断动荡,故云。③初见:犹言“乍一见”,刚刚见到。④沧海事:指沧桑巨变的世事。用的是传说中的麻姑仙人见沧海变桑田的典故。⑤巴陵:唐代岳州巴陵郡,郡治在今湖南省岳阳县。
【鉴赏导示】
李益,唐大历年间的杰出诗人。以边塞诗最有名。其诗意境开阔,音律和美。这首诗写聚散离合之情,妙在能将乱世人生的感慨,久别乍逢这一刹那间悲喜交集的心理状态,真实而动人地刻画出来。
【鉴赏1】
人生相处,聚散无常,感慨系之,诗作甚多。李益的这首诗写的是与外弟(即表弟)的突然相见而又匆匆话别,为这类题材中人所传诵的名篇。
经过了十年的离乱,在双方长大之后意外相逢,初见并不相识,只是在问及了姓名之后才知道见到的竟是自己的姑表兄弟,始则惊愕,继则追忆,噢,记起了,记起了你十年前的容貌,于是化惊为喜。久别重逢,又经历了离乱动荡,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呵,社会的劫难,家庭的变迁,个人的经历,亲友的飘零……这一切犹如沧海桑田,当彼此说罢的时候,已到了夜深时分,远处的寺院传来了半夜的钟声。一旦天亮,诗人又要跋涉远去,今后又将远隔几重秋山?喜见之后又自然地产生出了离情别绪。
全诗八句,分别由“喜”、“见”、“言”、“别”四个层次组成。首联写“喜”;姑表兄弟相逢是喜,阔别十年相逢是喜,离乱而又能重见是喜,过去曾经在一起游戏,长大之后竟见面不识,相叙才知底里,这不更是喜出望外?诗中的“一”字,加强了这次戏剧性相见的“喜”的情绪。颔联写“见”:相逢时的情状。诗人和他的外弟不知怎么碰到了一起,开始双方面对的都是一个陌生人,有意无意间攀谈了起来,一问贵姓大名,竟然是十年之前一起读书、嬉戏的表弟,陌生人的面孔顿时化作了诗人极为熟悉的容貌,这真是一次巧遇!这一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典型地概括了人生体验,常常引起一些饱经风霜之人的共鸣。颈联写“言”:各叙别来离乱情事。阔别十年,而且是社会动乱的十年,现在一旦相见,这激动是难以言喻的,这交谈是极其热烈的,以至于不知不觉地叙谈到深夜。诗人以“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避实就虚地概括了这次相见占时最长的一段情事,并传达出了言谈时的无限感慨。尾联写“别”:匆匆相见,充满喜悦,离别在即,又多哀伤。明日就要各奔前程了,又将重山阻隔,况且在这悲秋的季节,更增添了惆怅的情怀。于此,“见”与“别”、“喜”与“悲”、过去的“十年离乱”与即将的“秋山几重”、已知的“沧海事”与未知的“山几重”,这种人生聚散的复杂体验,被写得淋漓尽致。
读后掩卷,你会感到在人生旅途上这悲欢离合的独特一幕被描绘得如在眼前,你更会感到诗歌中那惊愕、欣喜、感慨、哀伤的情调深深地敲击着心扉!
【鉴赏2】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首联,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情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颔联正面描写重逢。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姓名,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这里诗人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分层描绘,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情,也自然于此流露出来。颈联表现了倾诉别情的场面。 化用典故,突出十年间的种种变化,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选取叙旧时间长这一侧面,表现二人相聚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末联由“喜见”转入“言别”,借助想象抒写诗人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同时又与开头呼应。
这首诗以朴素见长。诗中的情景和细节,读来使人倍感亲切。诗用凝练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极有层次地抒写了诗人的真情和深重的动乱之感。
【鉴赏要点】
[1]名句:“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2]景象鲜明、生动、真切。[3]语言朴素凝练。[4]叙述与抒情结合。
-
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少年游侠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高中语文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 《项脊轩志》 一、多义词 1、顾: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
-
日本战后派*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之一,1956年第1期至第10期《新潮》杂志连载,1956年10月由新潮社出版单行本。主人公“我”出身于寺院住持之家,后到金阁寺当小和尚。“我”从小就对金阁寺怀有迷
-
从一条山路回家从我现在的家到老家堂弟家是需要步行的 约莫三四个钟的山路外加五杆烟的工夫背景是被烟雾缭绕的莲花山顶峰父亲已经不在 叔父的叮咛就成了一条凹凸不平的山间小道一代一代传承着我们家族的祖训就算再
-
此诗是李白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滞留江夏时所作的一首自传体长诗(按此诗作年,王谱、詹谱、王增谱、安谱、郁本、安本作公元759年,黄谱、裴谱作公元760年)。诗人因受永王之败的牵连,被流放至
-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出自唐代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
-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出自南北朝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
-
岭外俗皆恬杀牛,而海南为甚。客自高、化载牛渡海,百尾一舟,遇风不顺,渴饥相倚以死者无数。牛登舟皆哀鸣出涕,既至海南,耕者与屠者常相半。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死者不复云,幸而不死,即归德
-
作者: 高益荣 【本书体例】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