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出处】唐·李白《灞陵行送别》。
【意思翻译】 送君送到灞陵亭,但见灞水流浩浩。
【诗句】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出处】唐·李白《灞陵行送别》。
【意思翻译】春草萋萋,增加了离别的惆怅 和悲伤;古树枯死,不是比多情的芳草更能引起人们内心的伤感吗?这里 诗人不仅用令人黯然的枯树暗示虽为春景却无春意,而且写令人欢娱之 物春草也使人伤情,这就更为景色涂上了暗淡的色彩,渲染了悲凉的气 氛。
【全诗】
《灞陵行送别》
.[唐].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注释】
①灞水:源出陕西蓝田县,经长安过灞桥北注入渭水。②路歧:歧路、岔路。③王粲:建安时代著名诗人之一。汉献帝初平三年(192),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王粲离长安南奔荆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④西京:即长安。⑤紫阙:帝王所居之宫城。浮云:喻指奸佞之臣。⑥骊歌:指古逸诗《骊驹》,离别时唱的歌,歌词曰:“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绝:极点。
【赏析】
李白于唐代天宝元年 (742),应唐玄宗之召,入长安,供奉翰林,由于受到权贵的毁谤和迫害,功名难立,遂于天宝四年 (745) 离开了长安。这首诗大约作于在长安遭到毁谤和迫害之后。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起首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同时也定下了全诗沉郁、苍凉的气氛。“灞陵”在长安东,汉代即在这里折柳送客,至唐代蔚为世俗风气,故在唐人送别诗中灞陵、灞上、灞桥、灞水等常常出现,于是这些词就具有了伤别的意味。时值春季,河水当不至“浩浩”,可诗人偏偏要用 “浩浩”来形容春季的灞水,说明诗人的离愁别绪,十分浓重,塞满了心胸,正如浩浩的波澜在翻动。因此在诗人的眼里,那历经代代送客别亲的灞水,也载着忧波愁水浩浩而去。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这两句开出一个苍凉的意境。古树在自己漫长的生命中,已付尽了一切,已无花可发,没有什么再可付出的了,只能木然地对着春天、对着眼前的一切;与此相映,萋萋春草,虽然年年新绿,可它却总是多愁善感,总有伤不完的心。这两句相对而出,一方面在写景中表露出友人惜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的伤心情态;一方面在写景中抒发了人事难全,“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深沉的人生慨叹。
-
此词写女子的生活、女子的感情,然而词人并没有一开头就让这位女子出场,而是先铺叙环境,渲染氛围。上阕首句点明时间——月悬中天,正是午夜。而着一“才”字,便写出夜来已久,明月才渐渐升到中天的情味。此为
-
古诗文名句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
-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
-
夜月青楼凤箫,春风翠髻金翘。雨云浓,心肠俏,俊庞儿玉软香娇。六幅湘裙一搦腰,间别来十分瘦了。
-
宫怨是唐人绝句中常见的题材,因此,一些宫怨诗在内容和写法上容易落套。晚唐诗人朱庆馀(名可久,以字行,826 年进士)的一首题为《宫词》的七绝,是以不落窠臼取胜之作。">
-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目录作品原文客中行[唐] 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作品注释⑴客中:指旅居他乡。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练习题的内容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练习题 《核舟记》加点字解释卷A卷 1.其两膝相比者( )( ) 2.通计一舟,为人五( )( )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出自唐代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挂帆席 一作:去)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秋夜行舟
-
五十七 与物无竞五十七 与物无竞 陈忠肃公瓘,性谦和,与物无竞。与人议论,率多取人之长,虽见其短,未尝面折,唯微示意以警之。人多退省愧服。尤好奖后进,后辈一言一行,苟有可取,即誉美传扬,谓己不能。
-
科塔尔症候群又被称作虚无幻想症候群,活死人症候群,1880年法国神经学家科塔尔首次发现并提出这一种病症,随后这个病症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这种罕见但非常真实的妄想症将会导致病人相信他们已经死亡,对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