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意思翻译】 何时才会在眼前突然见到千万间的房屋呢? 只要天下穷人都有房屋居住,就是唯独我的房屋残破不堪,甚至我因此而冻死,我也会感到心满意足的。这两句诗充分表现杜甫忧怀万民、关爱社会的伟大情怀。这一篇永垂不朽的文学作品,蕴蓄着诗人的仁心爱意与高洁情怀,真可说是一字一泪,真情感人。
【全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
细品诗意,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不听招呼地抱走那么些不值钱的茅草。这一二段,实为结尾的伏笔。不因穷困,何至有此! 正因为 “四海穷困” 的现实,才产生 “广厦万千庇寒士” 的崇高愿望。
“自叹息” 一句为前两段的归总。诗境是说杜甫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会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回到家中。“倚杖”,当然又照应了前面的 “老无力”:“自叹息” 表明这种遭遇只能自己叹息,未能引起别人的同情和求得官府的帮助,则当时世风的浅薄,就意在言外了。这里一个 “自” 字,用得多么沉重!而“叹息” 的内容,这里没有明言。但当杜甫自己在无处安身且得不到帮助时,分明会联想到处境类似的无数穷人。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再下八句为第三段,写 “长夜沾湿” 的苦痛。这是全诗的高潮。
正应了 “屋漏偏遭连夜雨” 的古话。狂风过后,必有大雨。这场大雨把杜甫推向了痛苦的深渊。他先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昏暗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自己暗淡愁苦的心境。那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昏暗的天穹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气温也骤然降下来了。盖了多年的布被冷得像铁块一样,那不懂事的孩子横躺竖卧,早把被里子蹬破了。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人,是写不出这些深切感受来的。这样写,也是为下两句屋破雨漏及其后果蓄势。照理说八月的天气并不算冷。但由于气温骤降,布被破旧,大雨漏得床头没有一点干处,又连续不断地下了一夜,漏了一夜,所以,杜甫感觉特别冷。再下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凄凉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破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 一收,又回到 “长夜沾湿” 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整夜漏湿,怎能入睡呢? “何由彻” 与前面的 “未断绝”照应,表明了杜甫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这种心情,又是“床头屋漏”、“布衾似铁” 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最后六句为第四段,写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杜甫将自己的困境推己及人,表现了博大的襟怀。怎样才能盖得大厦千万间,庇护天下所有的穷苦百姓,使他们欢天喜地地在风雨中安稳如山! 唉! 眼前何时才能耸现这么多房屋,到那时即使我一家人的陋室破了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感到无限的满足! 本段前三句前后是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蝉联一贯,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贴切地表现了杜甫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吟之不足,继而“呜呼” 叹之。这就是结尾三句: 只要天下的穷人都有了房屋,我自己的房屋破了受冻死都满足,崇高的思想表现到极至!
全诗重点描述杜甫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段时,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述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述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 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疮痍、人民的灾难。他不仅是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叹息和失眠,而且清醒地大声疾呼,希望有人出来为千百万穷人谋福利。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广大读者的心灵,并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
现代媒介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如何借助一些现实生活里学生感兴趣的媒介,架设通往古代文化的桥梁,吸引孩子们到文言文的世界早去游览?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
-
迎春对联之十一 新年纳余庆,喜庆绵延; 佳节号常春,暖春常驻。 春暖人间 迎春对联之十 岁月回眸,神州捷报频传; 未来展望,华夏喜讯纷飞。 政通人和 迎春对联之九 珍馐佳肴宴宾朋;
-
语义说明:说话或写文章一开始就揭明主旨纲要。 使用类别:用在「直入主题」的表述上。 开宗明义造句:01在这本书的首章,作者开宗明义地说明了他的创作旨意。 02会议开始时,主席先开宗明义地说明召开此次会
-
文言文题型的解答方法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
-
《吕氏春秋·尊师》“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圣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
-
【诗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出处】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意思1】什么时候能够载酒来共饮,于重阳佳节 对酌同醉。每当佳节倍思亲,这是诗人在九九重阳节登高望远时寄给友 人张五的诗句,感情真
-
战国策·齐四·管燕得罪齐王《管燕得罪齐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代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管燕得罪齐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
-
文言文题目和答案翻译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文言文题目和答案翻译,欢迎各位阅读哦! 文言文题目和答案翻译 【甲】金溪民方仲
-
浸淫是关于描写水的词语.浸淫浸淫的拼音:jin yin 洪水扩张漫延貌。唐·刘禹锡
-
晁错论 作者:苏轼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