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出处】唐·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意思翻译】薄暮时分,秋风摇曳。傍晚的雾气在江面上缓缓飘游聚集,捎带着侵人的寒意。夕阳西降楚山,泛着淡黄的 光茫。诗句清超、空濛,描绘了冷清的暮秋景象,深深地映照出诗人悲 寂的情怀。
【全诗】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①楚江:应指沅江。 ②微阳:夕阳。 ③广泽:指洞庭湖。乱流:形容涌荡的江波。 ④云中君:神话传说中的云神。也兼指屈原《九歌·云中君》,借写屈原之事。竟夕:通宵。
【赏析】
这首诗写了清秋时节从薄暮到月夜的景象,近人俞陛云以“清微婉约”四字评价此诗的艺术风格。夕阳、明月、繁星、露气、雾霭、霜华、猿啼、鸟飞、蛩鸣、苍山、湖泽、原野 ,声息动静,混融交织,凄清悲凉而又飘渺幽远。露气凝结着湿寒的清光,夕阳沉落下古国的山丘。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诗中有听觉,有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人;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气象清远,婉而不露。
第五、六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同是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园楼”;而马戴诗句用他的阔大和静谧曲折反衬出诗人远谪的孤单离索。
最后两句点明题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上和节气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
马戴的这首《楚江怀古》,可以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别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诗在现实与神话的诗意交融和古人与今人的精神相接中,完美和谐地完成了“怀古”的主题。
-
龙城报春花乍暖还寒的时候,北方的早春花已随着季节的脚步,踏风而至,迎霜而醒。阳春三月,江南已经桃红柳绿、春意旖旎、湖光潋滟了,而北方仍然是残雪依稀、江封冻、冰初融的时节。这时候,报春花“冰凌花仙子”正
-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作品赏析【注释】: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
-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①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能不出而与人见也。士君子处此难矣
-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年),唐代文学家 "> 《献公问卜偃攻虢何月》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献公问卜偃攻虢何月【原文】献公问于卜偃曰[1]:“攻虢何月也?”对曰:“童谣有之曰:‘丙之晨,龙尾伏辰[2],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3],天策焞焞[4],火中成军,虢公其奔!’火中而旦,其九月
-
《秋水》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
-
武松不是情种想说说武松。中国人谁不知道武松呢?谁不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呢?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武松应该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虚构形象。如果按照眼下时兴起来的排行榜,武松应该是位列前三名的。对于武松这个
-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光”,东清河鄃人也。慕容白曜之平三齐,光年十 七,随父徒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太和六年,拜中书博士,转著作郎, 与秘书丞李彪参
-
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年(74
-
原文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词句注释⑴外弟:表弟。言别:话别。⑵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离乱: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