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出处】唐·李白《菩萨蛮》
【意思翻译】暝色: 夜色。句意: 夜色进入高楼,有人在楼上忧愁。
【赏析】苍茫灰暗的暮色已经进入了高楼,有人正在楼上愁苦思虑。这首词可当做是一个孤独的天涯游子,在异乡秋暮时节思念家乡,愁情万丈;也可看作是一个闺中少妇倚楼期盼丈夫归来,哀怨之情,显然可见。
【译注】暮色进入高楼,有人正在楼 上发愁。暝(míng)色:暮色。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屋内的人忧 愁不安。[例]静悄悄的夜晚,成了我悲 叹人生、怜惜自己的黄金时间。无论是 月明星稀的良宵,还是雨疏风紧的苦 夜,都是李白那句词:“暝色入高楼,有 人楼上愁”。(林玲《早安,太阳》)
【全诗】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赏析】
《菩萨蛮》所写的,是一位思妇于暮色苍茫之中独立玉阶远眺 时一刹那的情思。开篇是在朦胧的时空变幻中突现词中人物感情 脉络,“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这位登高晚眺的思妇, 满目是朦胧迷惘的暮色,一展平林,广漠无际,远树含烟如织,远山 又似寒气袭人,一片碧绿。俞平伯先生将此句解道:“这和杜甫《滕 王亭子》‘清江锦石伤心丽’句法极类似。‘伤心碧’极言晚山之青, 有如碧玉。”(《唐宋词选释》上卷)当然,对于晚山如碧玉的领悟,是 赋予感情色彩的。“寒”及“伤心”的重笔已经折射了思妇在远望中 深沉凄婉的情思。这寒碧的山光林色,笼罩在如织的蔼蔼暮烟之 中,寄寓了一股无可诉说的孤独感。在下面的“暝色入高楼,有人 楼上愁”句中,时间已在转移,苍茫暮色已经降临,词中的时空揉合 交错,混融为一,造成一种情思绵邈的意趣。在远望平林、寒山的 不知不觉之间“暝色”已侵入高楼;表面上写高楼暮色,实际上已不 露痕迹地点染高楼上远望的人的愁思,“暝色”是空间,而“入”却是 时间的投影,“高楼”又是广漠的”暝色”之中的空间物象,高楼上的 人已感应到“暝色”的入侵,暮色已越来越浓了,而愁思也越来越沉 重,最后推出“愁”字,情积意满,让交错揉合的时空描写全部融化 在“愁”字上了。
-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
-
晋书原文: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
-
这首词写女子怀人,属于花间词常见的内容。上片全是写景。“绿槐”二句是室外之景,境界宁静;“画帘”三句是室内之景,境界幽绝。这些看似客观描写,而却是女主人公的感受,于宁静、幽绝之中可见女子的狐独。下片以
-
三三两两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三三两两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三三两两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文言文《义士赵良》原文翻译 版本一 赵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恶如仇。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凌也,痛
-
166 管(guǎn)166 管(guǎn) 【寻根溯源】 管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出自姬姓。周文王之子叔鲜封于管(今河南郑州),建立管国,史称管叔鲜。后管叔因作乱被杀,其后代便以封地为姓。二是来
-
原文古意李颀(qí)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词句注释1、
-
鞍马劳顿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鞍马劳顿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鞍马劳顿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学而时习之小古文注音版 学xué而ér时shí习xí之zhī 子zǐ曰yuē :“ 学xué而ér时shí习xí之zhī , 不bù亦yì说yuè乎hū ? 有yǒu朋péng自zì远yuǎn方fān
-
明月清风是我家 寒山子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1]造罪楂, 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