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处】唐·杜甫《春望》。
【译注1】国家残破,人事全非,只有 山河依然如故,春天又来到长安城,但 见草木幽深,人迹稀少。国破:指安禄 山起兵反叛,攻破长安城,也兼指国家 遭战火破坏。山河在:极言战争破坏的 严重,除山河之外更无余物。草木深: 是说人烟稀少而致草木横生,形容 荒凉。
【译注2】
“国破”表明物是人非,盛唐王朝时辉煌的景象都已消失,“山河在”指自然景物依旧,“城春”指长安的春天本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但“草木深”显示出杂草丛生,树木苍苍,一片凋敝荒凉的景象,与“春”形成鲜明的对比,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战乱后城 池残破,人迹稀少的荒凉萧条景象。 [例]“炼狱火花”是“孤岛”写生,当时日 寇侵华,上海沦陷,“国破山河在,城春 草木生”,孤城落日,敌忾同仇,表达的 多是激楚苍凉的兴亡之感。(柯灵《〈柯 灵散文选〉序》)
二、后一句用以形容春 天城里草木茂盛的景色。[例]我没有 “感时花溅泪”的多情,但有“城春草木 深”的感慨。这城,肯定是带城墙的。 不带城墙的城,即使春天深了,草木未 必就深。(车前子《带城墙的家园》)
【全诗】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国家残破,指安禄山叛军蹂躏黄河南北,潼关东西,并占领长安。草木深:草木横生,喻人迹稀少,景色荒凉。
2.感时:感慨时局。恨别:深恨离别。花溅泪:对花溅泪。一说:花似有知,亦感时而溅泪。下“鸟惊”句同。
3.烽火:战火。至德二年的正月到三月,潼关、睢阳一线,太原、河东一带,官兵与叛军反复激战。抵万金:值万金,极言家信珍贵难得。
4.搔:《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搔头,显示了惶急无奈之情。浑:简直。簪:古人用以束发于冠的饰具。
【全诗鉴赏】
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时杜甫身陷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当时长安被叛军烧杀劫掠,由繁华变成荒凉。全诗以景托情,以情染景,对危难的祖国和隔绝的家人表示深刻的忧愁和思念。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翌年(757)二月。时杜甫陷身于长安。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十字,看似平淡无奇,尤其首句之动词“在”,只表述了某物的存在,并未言及其他,却有深刻之内涵深蕴其中,因为它启示人们思考那些不存在了的东西。如司马光所评:“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而“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温公续诗话》)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被叛军抓去。在他逃出长安之前,写了这首诗,描写他在陷落后的长安城中的所见所感,抒发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这首诗以感情深沉、笔墨凝炼、言简意丰著称。全诗遣词用字精当准确,含蕴丰富; 又环环紧扣,前后照应,结构十分严谨。诗人围绕“望”字着笔。一二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借景抒情,直写国都残破、城郭荒芜的萧索景色。句中对照,两句又互相对照,加上“破”、“深”二字,画出劫后长安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春景,使人怵目惊心,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悲痛。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人物。花儿流出感时之泪,鸟雀因伤别而惊。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通过拟人手法,又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久别家人的深沉之感。五六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叙事中抒情。“烽火”、“家书”分别与上联的“感时”、“恨别”照应。
特别是后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思绪,因而千古传诵。末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通过一个“搔首”的动作,形象地揭示自己焦虑忧愁之情。诗人因愁而发白,因心烦意乱而搔首,在搔中顿觉短发稀疏,可见愁情之深。这里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悲哀加深一层。这一结尾,使这位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叹老的诗人形象跃然而出,令人难以忘怀。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聊斋志异·鞠乐如拼音版、聊斋志异·鞠乐如注音版,欢迎阅读。聊斋志异·鞠乐如注音版《 鞠jū乐lè如rú 》 鞠jū乐lè如rú , 青qīng州zhōu人rén 。 妻qī死sǐ ,
-
呼牛呼马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呼牛呼马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呼牛呼马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作者: 张翼之 《清史纪事本末》,全书八十卷,每卷记一事,每件事都单独成篇,叙述得有始有终。共记载了从满族兴起到公元191
-
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五》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作者进谒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深入,荡人胸襟、动尔情怀。但其中把
-
兔和猫 住在我们后进院子里的三太太,在夏间买了一对白兔,是给伊的孩子们看的。 这一对白兔,似乎离娘并不久,虽然是异类,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天真烂漫来。但也竖直了小小的通红的长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
-
上阕头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当权后,
-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
-
【4376】中国民营经济四十年:从零到“五六七八九”(庄聪生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48万字,2018年9月第1版,95元)四篇:[1]嫩芽破土出:民营经济萌生起步阶段(1978—1992);[2]风来
-
沾沾自衒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沾沾自衒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沾沾自衒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出处】唐·元结《贼退示官吏》。【意思翻译】忽然遭遇安史变乱,多年我拥旃旗奋先。今来此任道州刺史,西原蛮又作乱纷然。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