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送梓州李使君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王维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0:16:44阅读:666

《送梓州李使君》由唐代王维所创作。以下是送梓州李使君全诗、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送梓州李使君全诗原文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梓州李使君全诗意思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送梓州李使君全诗注释

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树杪(miǎo):树梢。

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改变,通“反”。

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

送梓州李使君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李使君当是初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赴任,王维写此诗相赠。

全诗赏析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送梓州李使君》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送梓州李使君》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本文“送梓州李使君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王维”由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仅供参考。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周邦彦是北宋词人,他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在此期间,他做了很多词,其中《六丑·蔷薇谢后作》非常有名,此词写道: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

  • 《战国策东周昭献在阳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东周昭献在阳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东周昭献在阳翟》  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苏厉为之谓周君曰:“楚王与魏王遇也,主君令陈封之楚,令向

  • 梦见厕所代表什么意思

    有些人在晚上做梦的时候会梦见自己在上厕所,有些人会梦见自己在厕所里吃东西。厕所在现实中被人们称为污秽之地是不屑于交谈的地方,但是晚上做梦的时候为什么会梦见这个地方呢?梦见这个地方代表什么意思呢?周公解

  • “徐谓,字文长,为山阴诸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徐文长传 袁宏道① 徐谓,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②,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 《二十四节气遐想》张晓波散文赏析

    立春,鞭打春牛,或咬春饼;惊蛰,拍拍床,蚂蚁便不上来;冬至,大似年,开始绘制“九九消寒图”……说这些有趣的掌故,或遵从这些习俗,大家相视一笑后,会有一种温热的情感涌上心头。几千年的农耕经验,参与了一个

  • 战国策·魏二·楚王攻梁南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魏二·楚王攻梁南《楚王攻梁南》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楚王攻梁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楚王攻梁南,韩氏因围蔷。成恢为犀首

  •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出处】唐·韩翃《同题仙游观》。【意思翻译】仙台初见迎候仙人的五城楼,只见景物清凉昨晚的夜雨收。傍晚远看山色秦树一片迷蒙,砧声阵

  • 卢挚《行香子 潭名士黄古山,名其北郭别业曰尘外》全诗赏析

    社里诗人,尘外江村。甚终朝、关定柴门。酾泉行药,钓月耕云。间是谁欤,今隐者,古山君。老子虽贫,尽办清尊,但休嫌、俗壮轮*。他时有暇,准去寻春。把竹边梅,松下石,可平分。

  • 看了诸葛亮遗产的刘禅为什么会气得直拍桌子?诸葛亮会贪污吗?

    说到诸葛亮其实大家应该知道的这个人真的很厉害,为了蜀国也真的是鞠躬尽瘁了,但是诸葛亮不仅仅是对蜀国的贡献大,而且自己在做人为人方面也十分的正直,话说诸葛亮都做到了蜀国的丞相了,那么是不是应该很有钱呢

  •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训诂意识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训诂意识   论文摘要:文言文的训诂意识是在坚持基本训诂原则及灵活运用基本训诂方法的前提下,对文言词语训释时具有的一种积极的、恒常的、稳定的训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