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春词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由唐代刘禹锡所创作。以下是和乐天春词全诗、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和乐天春词全诗原文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和乐天春词全诗意思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和乐天春词全诗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春词”为白居易原诗题目。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一作“粉面”。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和乐天春词全诗赏析
《和乐天春词》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和乐天春词》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本文“和乐天春词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刘禹锡”由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仅供参考。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出自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参考翻译
-
原文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
-
美貌娘,名家子,自驾着个私奔车儿。汉相如便做文章士,爱他那一操儿琴,共他那两句儿诗。也有改嫁时。 作品赏析【注释】:此曲写得很幽默。最后一句出人意表,看得人只想笑。
-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出自宋代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
-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出处】唐·温庭筠《苏武庙》。 【意思翻译】可惜九泉之下的武帝没能看见苏武归来受封侯之赏,使他空自面向秋水痛哭时光的一去不返! 【全诗】 《苏武庙》.[唐].
-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1],潭面无风镜未磨[2]。 遥望洞庭山水翠[3],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解] 洞庭,湖名,在今湖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妓。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
-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景观美学 生活美学中的一个下属分支学科,它交叉从属于自然美学下面的环境美学,是环境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下属分支学科。它研究天然景观、人工
-
从30年代末期开始,苏联科学院就组织经济学家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斯大林十分重视这一工作,认为编写一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不仅对苏联的青年是需要的,而且对于各国共产党人以及同情共产党人的人们也
-
梧鼠之技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梧鼠之技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梧鼠之技的出处、成语典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