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中庸第三十三章原文及翻译_解读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0:01:31阅读:819

【原文】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翻译】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注释】

(1)衣锦尚絅:引自《诗经·卫风,硕人》。衣(yi),此处作动词用,指穿衣。锦,指色彩鲜艳的衣服。尚,加。絅(jiong),同“裟”,用麻布制的罩衣。

(2)暗然:隐藏不露。

(3)的(di)然,鲜明,显著。

(4)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引自《诗经·小雅·正月》。孔,很。昭,《诗经》原作“沼”·昭、搁同,意为明显。

(5)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引自《诗经·大雅·抑》。相,注视。屋漏,指古代室内西北角设小帐的地方。相传是神明所在,所以这里是以屋漏代指神明。不愧屋漏喻指心地光明,不在暗中做坏事,起坏念头。

(6)奏假无言,时靡有争:引自。诗经·商颂·烈祖》。奏,进奉,假(ge),通“格”,即感通,指诚心能与鬼神或外物互相感应。靡(mi),没有。

(7)鈇(fu)钺(yue):古代执行军法时用的斧子。

(8)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引自《诗经·周颂,烈文》。不显,“不”通”丕”,不显即大显。辟(bi),诸侯。刑,通“型”,示范,效法。

(9)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引自《诗经·大雅·皇矣》。声,号令。色,容貌。以,与。

(10)德輶如毛:引自《诗经·大雅·杰民)。輶(you),古代一种轻便车,引申为轻。

(11)伦:比。

(12)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引自《诗经.大雅·文王》。臭(Xiou),气味。

【解读】

此篇由前面圣人之道的高远广博回归于君子之道,使联想前面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为学者开出一条入德之路。

首先君子和小人划清界限,君子之道,开始并不辉煌,但在积累中日见光辉。小人则不同,开始很张扬,但华而不实,会渐渐消亡。君子外表平淡、简朴、温和,内则有品位、文采、条理,由于有丰富的内涵,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由微细到彰显,其影响力是无穷的。但君子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任何时,任何地,都无愧于心,都要慎独。

具有高尚道德的君子,不用赏赐,不用刑法暴力,民众自然会努力。道德治国,牢牢守着德行,恭恭敬敬地做事,天下也就太平了。德治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声厉色,斧钺相加,虽不可缺,但却是末流做法。最好的德治如诗中所形容那样,像羽毛落地一样,使人毫无察觉。不过羽毛还有形迹,不如另一首诗说得好,“无声无臭”。声色和气味都不见了,谁也看不见听不到嗅不出,可是谁也离不开它,这种境界,犹如和风细雨,沁人心脾而入人肺腑,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

这大概就是圣人的境界了。

本章是《中庸》全篇的结尾,重在强调德行的实施。从天理到人道,从知到行,从理沦到实践,从”君子笃恭”到”天下平”,既回到与《大学》相呼应的人生进修阶梯之上,又撮取《中庸》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各段文字,既有诗为证又引申发挥。难怪得朱熹要在《中庸章句》的末尾大发感叹:“这样反复叮咛以教人的用意是多么深切啊,后世学者难道可以不用心去钻研体会吗?”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双调〕卖花声·悟世》原文注释与赏析

    〔双调〕卖花声·悟世肝肠百炼炉间铁①,富贵三更枕上蝶②,功名两字酒中蛇③。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注释①“肝肠”句:此句语意双关,既有人要像炉中的铁那样,愈锻炼愈坚强之意,又有悲叹自己历经

  • 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1)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2),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3),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

  • 蒲公英

    蒲公英蒲公英大家都很熟悉,俗称“婆婆丁”,可以生吃,可以做汤,可以凉拌,可以炒肉丝,也可以包饺子,是消炎去火又便宜的美味。提起婆婆丁应该每个人都不陌生,每一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的菊科小

  • 文言文《孟母三迁》翻译及道理

    孟母三迁文言文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

  • 文言文阅读:《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文言文阅读:《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君讳逵,字仲达,家晋阳。其谱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乱家濮阳,故今为濮阳人。  君幼学于母史氏,聪警绝人。及长,学于侍御史高弁。天

  • 忍学《才技之忍第八十》译文与赏析

    才技之忍第八十才技之忍第八十 露才扬己,器卑识乏。盆括有才,终以见杀。 学有余者,虽盈若亏;内不足者,急于人知。 不扣不鸣者,黄钟大吕;嚣嚣聒耳者,陶盆瓦釜。 韫藏待价者,千金不售;叫炫市巷者

  • 古代文言文名句

    古代文言文名句   古代文言文是我国独特的语言文化,古代文言文的名言更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代文言文名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NO.1 春色满

  • 惜抱先生——姚鼐

    惜抱先生——姚鼐姚鼐,清代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子夜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释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2、玉关:即玉门关。3、虏:对敌方的蔑

  • 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点

    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点   八上《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1、 文学常识:  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