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王烈以德威人文言文翻译 王烈以德威人注释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8 20:32:26阅读:737

文言文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翻译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凭借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他已经心怀羞耻,一定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注释

1.选自《后汉书·王烈传》

2 .少:青年时

3.师:名词作状语,表示象对待老师那样。

4.甘:愿意

5.乞:只求

6.或:有人

7.必:一定

8 .激:鼓励

9.还:回来

10.问:询问

11.遗(布一端):送给,给予

12.(后有老父)遗(剑于路):遗失,丢失

13.涂:通“途”

14.至(暮):直到

王烈介绍

东汉三国时期人物(141—218)王烈字彦方,平原县(今山东平原)人。生于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卒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8年)。王烈少时师从陈寔,闻名遐迩。董卓作乱时避乱辽东,并多次拒绝曹操的聘请。七十八岁时病死于辽东。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热爱生命》赏析

    热爱生命食指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

  •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卫公兵法》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卫公兵法》原文鉴赏 [原文] (节选)上卷将务兵谋凡战之道,以地形为主,虚实为佐,变化为

  • 得到:极简老子

    【4899】得到:极简老子(王蒙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9.8万字,2019年9月第1版,48元)△序章:学习老子的超常智慧;1—5章:①认识世界,师法自然;②认识自己,做自己;③管理自己,管理人生;④

  • 《浪淘沙·极目楚天空》赏析

      《词林纪事》记《能改斋漫录》载:宣和间,有题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

  • 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论文

    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论文   文言文的学习令许多学生深感“头大”(学生惯用语),然而它却既是教师不得不教的内容,又是学生不得不学的“老古董”。因此,在一片“创新”与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保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

  •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赏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大约写于作者贬谪时期。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

  • 苏轼最经典的10句诗词,句句触动心扉

    苏轼(1037—1101年),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书画家,他学识渊博,才情卓绝,乃文学巨匠,善文,工诗词,书画亦佳,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有著作《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苏轼经典10首诗词,

  • 《梁书·刘勰传》的文言文

    《梁书·刘勰传》的文言文   ①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

  • 《百家姓·毕》 文言文及释义

    《百家姓·毕》 文言文及释义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毕」源出 ;  一 ;出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被封于毕邑(陜西咸阳市),世称毕公高,其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