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牧》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满庭芳·牧
赵显宏
【原文】
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1]。
终朝饱玩[2]江山秀,乐以忘忧。
青箬笠西风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3]。
黄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秋[4]。
【注释】
[1]平芜(wú):平坦的草原。
[2]饱玩:指尽情欣赏、游览。
[3]青箬笠(ruò lì):用箬竹编织的斗笠。唐代诗人张志和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沧州:水滨之地,常指隐士居处。
[4]楚天秋:指江南的秋景。
【作者】
赵显宏,元代散曲作家。号学村。约1320年前后在世。生平、里籍均无考。长于散曲,作品中有自写其行迹者,如《行乐》云:“十年将黄卷习,半世把红妆赡。”《叹世》云:“功名不恋我,因此上落落魄魄。”《闲居》云:“林泉疏散无拘系,茶药琴棋。”可见其为一终身布素之文人。散曲风格清新朴实,语言通俗流畅。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150人之中。现存小令21首。
【赏析】
这首曲子是作者分别描写渔、樵、耕、牧四支曲中的一首。此曲借描写田园放牧生活的情趣,表达了作者欣赏江山秀色时的欣喜和内心的欢快之情,是元曲中写景抒情的名篇。
曲子的开头,作者以一个“闲”字总领全篇,先后描绘了旷野风景,刻画了牧人的形象,表达出诗人摆脱名缰利锁、归返自然后的无尽乐趣。但“乐中忘忧”并非真的“无忧”,西风暮雨中独披蓑笠的形象,秋色黄昏里横吹长笛的场景,也悄悄渗透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情绪。曲中既有明言直语的表白,也有含蓄蕴藉的点染,本色和文采相映成趣,读起来别有韵致。
从总体上看,诗人毕竟不是农人,虽然斗笠蓑衣,耕种放牧,怡情山水,乐以忘忧。但“吹破楚天秋”的长笛声中,仍然包含着对社会现实的许多感慨。全曲形象生动逼真,景物淡雅秀美,风格飘逸清秀,韵致天然。
-
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年)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坛城西南 "> 《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赏析
这首词是写江行采石所见所感的,虽自称“戏作”,其实寄慨遥深。上片写江行所见。“千丈悬崖”,言采石江岸高峻陡峭;“削翠”,言江岸壁立如削,却草木葱茏。如果说“千丈”句写江岸,而“一川”句则写江水。廖
-
鲁国侵齐 (定公八年) 【题解】 本文通过对这次战役的描写,向读者展现的既不是战争的正义性,也不是战争的恢弘与壮大,而是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战场上不同人物的表现。他们各具特色的百态给残酷无情的战场带
-
聚散随缘,勿忘心安经历了世事变迁,我们终于明白,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修得白首同心;亦不是所有的友情,都能求得美好圆满。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总要和无数人相遇、擦肩、分离、疏远。也许这些人只是陪你在人生路
-
文言文马说练习题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文言文马说练习题,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一、填空 《
-
文言文《观沧海》鉴赏 《观沧海》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下面是其鉴赏,欢迎阅读: 观沧海 两汉:
-
一“长大了要行好。”奶奶坐在当院的大枣树旁,望着夏夜的星空,对怀里揽着的我说。“什么是行好?”我歪着小脑袋问。“就是做好事,帮助人呀。”一条延续了千百年的古训,由奶奶的奶奶传给奶奶,奶奶又把它传给孙孙
-
九月,正被娴熟的裁缝裁剪大地的绿,正被一架老马车运走秋天的虫鸣,秋天的氛围可以缫成丝,可以用木梳来梳场院里,桑葚汁染好的布匹招惹着风,也背叛着风可以做成红薯女儿的嫁衣。九月美丽而清高,洁净而孤僻你突然
-
二十五、秋夜宴枣园 酒后吐真言 ——毛泽东与柯仲平 柯仲平:1902—1964年,原名柯维翰,云南广南人。1929年参加地下斗争,1937年到延安,曾参加发起街头诗
-
【3576】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美〕黄仁宇著,中华书局,25.3万字,2017年10月北京第28次印刷,36元)△共7章:①万历皇帝;②首辅申时行;③世间已无张居正;④活着的祖宗;⑤海瑞——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