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语出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理路”指书理议论; “筌”原意捕鱼的竹器, “言筌”是指文字考据一类的因素,庄子有“得鱼忘筌”之说。这里整句是说诗歌创作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即似于我们现在的形象思维,是与逻辑思维截然不同的“别材别趣”。
严羽提出“不涉理路”,有反对宋时理学家以理语为诗和江西诗派以议论为诗的意图,后者在诗歌创作中体现了过分明显的理论思维,从而破坏了诗的意境。而“不落言筌”。则是有意反江西派“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的掉书袋习气,后者把写诗看作是一种文字和书本工夫,破坏了诗歌意象的创新。严羽要求摆脱“理路”、“言筌,”所创造的是 “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境,提出了艺术表现不应太实太切、而应该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的主张,并以为诗歌欣赏主要是一种不能分析的直觉经验。
但“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并不是反对读书,读书不但不妨碍作诗,有时反有帮助;理也不妨碍诗境之妙,有时会有助于对事物的深入观察,所以严羽又说古人并不排斥读书穷理。问题在于书如何读,理如何用。为此,严羽提出了学习作诗的基本方法,一是从前代到后代的阅读顺序,二是平时读书的“秒悟”。“妙悟”才能使自己不受“理”和“言”的约束;一个“悟”字,终于又将诗歌的特点与书理考据区别开来。变前人的东西为自己主观的感受,获得了创新的契机。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诗歌创作与欣赏的形象性、直觉性特点,它主要是从禅教中受到启发,但也基于前人对文艺的一些看法。庄子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无言而心说”之说,皎然有“但是性情,不睹文字”,司空图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梅尧臣有“言有尽而意无穷”,都可看作是严羽之说的渊源。而往后,则有神韵说、性灵说又都受到严羽之说的影响。并形成中国诗学上源远流长的一派,与主现实、重理性的一派形成对立。
-
梦见洗发,得此梦五行水木相生,事业中多有好运之机遇,把握机会之人,乘胜追击,事业可有突飞猛进,或有大展宏图,春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在外求财者梦见洗发,往西南求财,事业顺利,往东北行走,主财运不
-
《秋风词》译文|注释|大意|赏析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①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②!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 《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译注 【说明】《屈原贾生列传》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
-
贾谊 [明]李贽① 班固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
-
这是一首咏燕之作。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美丽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赏爱,所以咏燕之作代不乏人,《诗.邶风.燕燕》,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特别清拨之作。张惠言的这首《双双
-
青年土耳其党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振兴国家经济,进行了长期英勇斗争,领导了1908-1909年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旧君主,夺取了国家政权,但他们没有把革命进行到底,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在土耳其
-
【原题】:子长来诗乃有杜口毗那之语但天女天花未尝见也诗以先之
-
这首词借景抒怀,吊古伤今,情感饱满,格调老苍,不愧宋元之际感慨兴亡之佳作。清陈廷焯《云韶集》评曰:“字字奇警呜咽,句句锤炼无渣滓。尘世沧桑,可胜浩叹。”">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赏析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
-
简称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采取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先后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